今天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做客人民网,介绍了推进中小企业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情况。杜金富表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地方信用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信用服务市场已初步形成。
第一,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协调机制,明确了部门的职责分工。
2007年4月份,国务院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初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2008年11月,国务院调整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的职责,央行牵头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的联席会议或者领导小组,全国自上而下形成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协调机制。
第二,颁布了相关的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促进了行业和地方的信用建设,部分部门实现了行业的信息互联互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多部法律法规都明确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诚实守信的原则。近年来,国务院及各业务主管部门、各地方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些专门对信用的法律和法规,涉及到信贷、食品、建筑、商务、交通和资本市场。与此同时,我国还颁布了部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促进信用行业的建设起到了法律支持和技术规范。
第三,建成了全国的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和防范风险提供了支持。
2006年,我国建成了全国的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它涵盖了所有的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这既为金融机构发放信贷提供支持,同时也有利于金融机构防范信贷业务中的风险。
第四,行业信用建设稳步推进,部分行业实现了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
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充分利用本系统的业务系统,建成了信用信息系统,重点行业完善了信用信息的记录,有些部门还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部分行业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例如,公安部、人力资源保障部、环境部、住房建设部、银监会与人民银行实现了部分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
第五,地方信用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许多省、市、自治区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加大了对信用信息的公布和交换,一些地方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资质认证、公务员录取和其他社会服务方面,加大了对社会信用服务的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加大推动建立地方政府信息联网工程,搭建信用信息平台。相当部分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实际情况,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档案,并搭建了信用信息平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六,我国的信用服务市场初步形成,信用服务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资本市场评级、信贷市场评级、担保机构评级和个人征信、债券市场评估、贷款企业评估、担保企业评估的多元化信用服务市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信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记者 夏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