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信息与话语权优势的国际投行和信用评级机构,近年来频频唱空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动机,值得关注。”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章玉贵认为。2002年,国际投行集体唱空中国银行业,使得不少国际舆论包括一些国人都认为四大国有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而事后证明,背后的动机是增加外资投行和银行持股中国银行业股份的谈判筹码,以利他们低价持股建行、中行和工行。
对于“阴谋论”的假设,中山大学财税系主任林江认为,中国股市过往经验表明,确有这种可能。章玉贵则说得更直接:“A股近年来的暴涨暴跌,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国际金融资本试图控制A股的一种精心安排。而高盛近日再次唱多中国股市,其战略意图同样不言自明。”
不过,剔除唱空“阴谋”,更多业者在银行业股价与业绩的倒挂中,注视到其中的风险隐忧。
“在漂亮业绩背后,市场更关注资产质量。”林江说。
“如说几个月前投资者对银行逾期贷款普遍上升的担忧还只是推测的话,那么,现在它正在变成现实。”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指出。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贷款究竟会出现多少坏账,是业界看空银行股的更为主要的原因。
截至6月末,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总计2.87万亿元。“从实际情况看,多数地方政府的融资还款来源寄希望于土地出让收入,而受房地产调控的影响,今年土地市场十分不景气,土地出让收入减少,而还款的时间越来越紧迫,这将考验银行家的智慧,也将考验地方政府官员的能力。”尹中立认为。“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下,银行股虽然估值便宜,但想获得绝对收益、真正赚钱仍然艰难。”中山证券证券投资部相关人士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
3股市凄凉 A股21年间散户收获不多
业内人士还认为,银行股被“抛弃”也与股市“供血不足”有关。
在佛山从事建筑行业的周先生三年前以20万元投身股市,最高时市值超过50万元。周先生并未出货,其后股市一路跌宕,这20万元本金亏得只剩十来万。“如果这笔钱当初拿来买房就好了。”周先生说。2011年初,他在江苏某地投入20万元,主要用于民间融资。“每月差不多有3000元利息。”周先生说,这比股市收益强多了,他已经不再往股市投钱了。
由于民间信贷回报率高达20%,甚至更高,像周先生这样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股市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弱。
“A股发展至今已有21年,但作为市场柱石的散户群体从中获得的回报确实不多。”多位证券界人士坦言,这让很多普通百姓不敢轻言炒股。
具体到银行股,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银行股的主力追捧者。但自2008年以后,甚至在2009年基金业绩大增的情况下,基金规模也在缩水。
“现在很少人买基金,因为不但‘基民’赚不到钱,基金自己都亏着呢!”9月2日,广州东方三路一家建设银行网点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
与这种说法相印证,今年80%的股票型基金出现亏损,亏损总额达1200多亿。这令“基民”们曾经狂热一时的热情降温。事实上,他们对基金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尽管今年来新基金发行市场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但“基民”们对此却不买账。数据显示,今年年内成立的新基金平均单只募集规模仅为13.42亿份,这甚至低于2008年大熊市创出的单只基金首发18.2亿元的最惨淡销售业绩。
“因为主力部队缺乏充足的弹药,无法展开大规模的阵地战。这就是当前股市的真实写照。”尹中立如此形容。
“在股市这个大资金池里,银行股在池子里占的比重最大,现在池子里的水越来越少,水位自然会下降了。”中山证券人士这样比喻。
记者观察问题在原点,春天在哪里?
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其股价走势与业绩背离正是对中国经济种种悲观预期的提前反映,尽管这种悲观预期并不一定成为现实。在股市这个消费“明天”的市场中,改写股价只有两种情况———其一,明天已经成为现实;其二,明天并非预想中的明天。
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这引起业界、学界广泛关注。多位人士认为,“‘宏观调控取向不变’的信号很清晰”,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仍将从紧。当预期中的逾期贷款、地方债等所有悲观因素集中爆发,抑或被扼杀于萌芽,银行股的春天也许就将到来。而假设上述悲观预期一一兑现,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无疑将会发生松动。
“从紧的货币政策归根结底与以房价为主的物价息息相关”,中山证券人士判断,因此纳闷于银行股的低价,不如密切关注房价为主的物价变动。当房价大幅回落、交易量大幅回升,银行股的春天也许就在眼前。
在多米诺骨牌般一环又一环的联动中,所有的问题似乎又都回到了原点。对于政府来说,住房仍将是最大的监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