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离婚退保不明智 新婚姻法解释无碍保险权益

2011年09月05日 16:5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让不少人感叹,“失去房子的‘手铐’,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很多人开始关注离婚后的财产分配。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新婚姻法解释”出台后,投保的婚前女性骤增,一位女性甚至豪掷9000万元为自己投保。不过在分配离婚后财产时,保险这一金融资产往往容易被忽视,更有不少人嫌麻烦,选择直接退保了事。

  中德安联的保险专家提醒,保险资产不可忽视,离婚后保单的利益不受影响。针对夫妻另一方或者家庭的保险,也不应盲目退保,可以通过进行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的变更来延续保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保险资产不可忽视

  随着保险的保障功能和理财功能日益被认可,保险已经在很多家庭的资产配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不同家庭的保险购买过程往往有所不同:有的保险可能是在婚前购买,一方独自完成缴费,婚后已经享受保险收益;有的保险可能在婚后购买保险,夫妻共同缴费,离婚时可能缴费还未完成,等等。

  另外,每个家庭的保险组合也不尽相同:除了夫妻各自为自身投保的情况外,一些针对夫妻或家庭共享的保险产品在市场上也广受欢迎,如被冠以“爱情保险”美名的夫妻联合人寿产品,以及用一张保单即绑定全家保障的“全家保”等类型产品。

  有业内人士称,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为另一方投保的,保单的现金价值与分红属于双方共有财产,离婚时,投保人有权要求与被保险人分享保单现金价值。但婚前某一方单独购买的保险产品,婚后若持续缴费,离婚后该保险产品属于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而对于“爱情保险”,夫妻离异后保单可以根据双方的意愿拆分成两份,拆分后双方的权益不会受损。

  目前,在拥有良好保险意识、注重用保险进行资产配置的家庭,保费占比可能达到家庭总收入的5%-10%,对应的保额可能配置在5年以上的家庭收入总和。中德安联保险专家建议,在婚姻发生变故时应妥善处置保险资产,尚在缴费期的保单更不要盲目中断。尤其是婚前给孩子购买的保险,离婚后需要续交保费的,法律没有硬性规定由谁来履行缴费义务,夫妻双方可协商确定谁来支付以及补偿办法。

  退保后各自投保费用增长10%-20%

  婚后购买的保险,夫妻双方往往互为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那么婚姻关系解除后,所购保险是否也会随保险利益的丧失而失效呢?其实不然,中德安联保险专家介绍说,根据我国的保险法规定,只要是投保时被保险人和投保人处于婚姻状态,即存在保险利益,可以投保,婚姻关系的解除并不会影响这份保单继续有效。也就是说,即便不对保单做任何变更,离婚对婚前所购买的保险效力是没有影响的。

  实际而言,绝大多数人在离婚后不愿保留原保单中投保人、被保险人特别是受益人等关系,为了减少“麻烦”而干脆选择退保了事,这往往不是明智的选择。

  中德安联保险专家表示,依据保险合同,大部分长期保险计划在缴费期内退保,消费者只能退回账户的现金价值而非所交保费,提前退保会因此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针对家庭设计的“爱情保单”和“全家保”等类型的保险产品,本身在投保理念上就有着组合投保的高保障、低保费的优惠特点。如果退保后再各自投保,要想获得相同的保障额度可能要付出高10%-20%,甚至更高的保费。

  以中德安联的“超级随心+(家)计划”为例,这是个典型的“全家保”型产品,一人投保主险,全家都可以任选附加险保障。假设丈夫之前曾购买了这样一份全家保产品,自己作为第一投保人,同时妻子和小孩都选择了实用的附加险:妻子拥有了10万元女性健康保障;小孩也有了每次最高5000元、全年最高15000元的意外医疗保障。在这份保障计划中,太太和孩子的保障费用每年仅需859.8元,如果离婚后中断这份保险,妻子和小孩很难以如此实惠的保费获得上述保障。

  免费变更投保信息延续保障

  中德安联保险专家建议消费者,如果能够通过双方友好协商,继续以分摊保费的形式延续现有保障是最理想的选择。除此以外,消费者也可充分使用保险公司的保单变更服务,根据家庭和保险的具体情况,通过进行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的变更来延续保障。

  据了解,身故受益人或投保人信息可能是离婚涉及的保险信息变更中最常见的两块,流程并不复杂,且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以中德安联的变更身故受益人流程为例,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签字确认的《保险合同内容变更申请书》连同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变更后的受益人有效身份证复印件一同带到保险公司营业网点进行办理即可。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委托授权委托他人办理。保单变更具体相关事宜,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拨打保险公司的800客服电话进行详细咨询。记者 高国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