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拜托“变相揽储”嫌疑 超短期理财产品主动退市

2011年09月07日 16:06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天以下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不发行了,您看看其他产品吧。”近日,省城市民刘女士走了数家银行网点,均被告知上半年销售火爆的超短期理财产品都没有了。记者了解发现,上半年频频发行的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正在“退潮”,在山东市场上几乎已销声匿迹。省内银行界人士表示,近期监管层对银行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作出了“有高息揽储嫌疑”的定性,要求少做类似产品,各银行是应声而动。

  今年以来,因监管考核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各银行纷纷掀起“理财大战”,靠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留客户拉存款,其中期限短、收益高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更成了“揽储利器”。

  “前两个月还挺多的,但8月份我们这7天以下的理财产品就没有了,这个月也没有相关产品发行”,建行山东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农行山东分行个人金融部张经理也表示,从8月下旬开始,行里严格控制了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9月份以来就发行了1款,从8月20日至今也才累计发行3款,而这一数字在今年上半年每月最少也在十几款。招行济南分行方面也减少了发行力度,目前期限最短的理财产品也在30天左右。“超短期的从8月下旬就很少了,9月份也没有发行了”,该行一理财经理介绍。

  省城一大型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发行量、收益越来越少是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事实上这一趋势已初露端倪。据记者了解,在两个月之前,超短期限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度高达6%-7%,而现存超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多在3%-4%之间。

  “其实,我们对监管层整治超短期理财产品是拍手赞同的”,上述人士表示,对多数银行而言,高频率、高收益地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并无多少好处可言,实际上是应对恶性竞争的无奈之举。对此,受访的多家山东银行负责人也均表示赞同。

  据介绍,最开始,为吸引更多客户,股份制银行率先推出了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为防止客户外流及更多拉存款,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诸多银行纷纷跟进,为增加产品吸引力,不少银行还纷纷对客户让利,提高对方收益率,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自己却并无多少利润可言。“像现在这样正好,大家都不怎么发行了,就无谓争抢不争抢了”,一银行界人士如是说。 (记者 李玉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