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外媒观察中国2011年第36周:关注康菲漏油事件

2011年09月07日 16: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2日,记者搭乘的中国海监15船到达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作业现场。在蓬莱19-3油田B、C作业平台附近海域,海面上仍有漂浮的油带膜,并有大量油花溢出,康菲公司的溢油清理工作仍在进行。图为蓬莱19-3油田C平台。中新社发 阮煜琳 摄  

  中新网9月7日电 (金融频道 曹文萱) 题:国际媒体“看多中国”2011年第36周观察:关注康菲事件

  在本期的国际媒体“看多中国”观察中,海外媒体关注中国崛起、网络公司盈利模式、网络黑客等话题。康菲石油公司9月6日宣布,公司将就在中国渤海湾蓬莱19-3油田发生的溢油事件设立基金。 康菲称,该基金的设立旨在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承担公司应尽的责任并有益于渤海湾的整体环境。康菲漏油事件在上周也引起了外媒的关注,加拿大《星岛日报》称康菲事件成中国环保之战风向标。

  6日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国网络公司找到盈利新模式

  在中国这个互联网用户往往期望获得赠品的国家,一家在线约会服务网站的成员们每天会发送10多条爱情短信用于向对方交换信息,每条信息需付费30美分。世纪佳缘拥有大约100万名跟袁一样每月付费来交换消息的用户。这透露出一个信号,中国一些互联网公司正转向借收取会员费和注册费盈利,它们不再选择通过典型和竞争激烈的广告业务赚钱。

  4日 韩国《朝鲜周刊》:中国企业爱买专利而非研发专利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中国公司不直接申请专利呢?这是因为提问的人不清楚希望早日成为世界级企业的中国公司的心理,他们讨厌“慢慢的”。从提出专利申请到最终受理,至少需要两年,每件专利的申请费用需要几千到数万美元不等。中国企业受不了如此“漫长”的时间,也没有专门研究人员,有关研究经费的腐败也层出不穷。比起研发专利,中国企业更愿意整体收购拥有专利的外国企业,或者只用廉价买走专利权。

  4日 英国《金融时报》:中方对康菲公司态度趋向严厉

  中国监管机构已经下令关闭由美国康菲石油公司运营的麻烦缠身的一个近海油田。这表明事态发展出人意料地出现升级。分析人士说,北京对此次漏油事故采取的严厉态度预示着,中国今后将加强环保监管,特别是在中国进一步采取行动、向具有挑战性的南海深水油气田进军的背景下。

  1日 加拿大《星岛日报》:康菲事件成中国环保之战风向标

  康菲事件可说是中国环境污染事件之“范本”。近年各地因污染问题产生了一些矛盾。就种种情况而言:康菲事件等同中国环保之战的一个标杆,相关法律漏洞应及时弥补,否则中国的环保之战恐难乐观。

  1日 美国《纽约时报》:印度用中国作发展标杆

  印度媒体上充满了中印两国互相比较的文章:印度公司高管将中国企业视为发展的标杆;政府官员将中国视为威胁、伙伴以及榜样。出生在中国、为《印度快报》撰稿的经济学家裴敏欣(Minxin Pei)说:“印度人对中国很着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相关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