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佐利克呼吁美欧日切实解决自身问题

2011年09月16日 13:56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眼下,发达国家的债务问题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基本上左右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势,并有可能将世界经济拉向二次衰退。9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大连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时呼吁发达国家政府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采取负责任、起作用的财政货币政策,妥善处理债务问题,保持市场投资安全和稳定运行,维护全球投资者信心。当天,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时也发表了类似看法,并批评了美欧日。他说,美欧日宣扬遵守财政纪律,鼓吹债务的可持续性,自己的预算却存在巨大缺口,债务比例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佐利克呼吁美欧日尽快做出艰难选择修复经济,各国都要成为世界经济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

  佐利克指出,当今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日益扩大,在2025年之前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韩国和印尼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50%,而发达国家不可避免地会走下坡路。对于这些变化,发达国家尚未充分认识到,还在按照“依我所言,勿仿我行”的政策行事,尚未着手解决自己的问题。

  事实上,过去两年来,欧元区成员国———希腊、爱尔兰及葡萄牙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并纷纷需求国际援助。目前西班牙与意大利甚至法国面临同样的债务危机,投资者信心一落千丈。记者注意到,9月15日欧盟委员会已下调了其对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季度增长预期以反映债务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并警告称,到今年年底欧元区经济可能接近停滞。该委员会预计,今年三季度欧元区GDP增长率仅为0.2%,四季度为0.1%,低于今年3月做出的均增长0.4%的预测值。为了避免欧债危机的溢出效应,“金砖五国”———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及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定于9月22日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商议拯救欧债危机计划。美国财长盖特纳本周五也将抵达欧洲出席欧元区财长会议,这将是历史上美国财长首次出席类似会议。

  不仅欧元区面临债务危机,美国政府削减财政赤字不力同样也令投资者揪心。尽管美国两党在8月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就上调国债上限达成协议,有惊无险地逃过了债务违约的厄运,但迄今美国国会尚未审核通过10年削减财政预算赤字至少1.5万亿美元的方案。而债台高筑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一直不愿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以调整其出现问题的经济模式。

  佐利克表示,全球经济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危险区域,欧美国家及日本必须做出艰难决定修复其经济,否则将严重拖累全球经济。佐利克表示,上述国家在修复经济方面已经拖延了太久,这使得其现在可用的政策选项已十分稀少了。他表示,采取可靠、切实可行的行动,而不是着眼于短期的修补来应对债务与赤字问题,将有助于发达国家重拾信心。而只有专注于结构与税制改革提振民间部门增长,提升生产力并创造就业岗位,发达国家才有办法逆转颓势。

  佐利克预计,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可能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果,欧洲决策者并未兑现对欧元的承诺,既不能果断勇敢地通过统一财政来确保欧元货币联盟的有效运作,又不愿承担缺乏竞争、高负债成员国所造成的后果,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对于美国面临的问题,佐利克称,美国解决各项基础性问题不力,其中包括福利支出增长不可持续、贸易政策僵化,亟待借助税制促进经济增长等问题。

  “敷衍塞责的时候过去了”,佐利克说,现在各国都需要成为世界经济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需要行动起来解决今天的问题,同时为迎接明天的挑战进行建设;各国需要在解决国家问题的同时着眼于塑造一个健康的国际体系。佐利克还表示,发达国家与其呼吁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强权,负起相应的全球责任,倒不如自己做出些负责任的决定,赶紧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9月14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一场讨论会上也表示,虽然美欧发达国家债务缠身、问题不断,但中国经济自身的问题与他们并不处在同一层次,中国不可能单独“托起”全球经济。

  令投资者稍感安慰的是,作为欧元区最大两个经济体的领导人,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9月14日均发出准备继续支持希腊的信号,明确表示“确信”希腊将留在欧元区。袁蓉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