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评论:上市公司放高利贷应受严格监管

2011年09月16日 16:26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很多上市公司为了获取长期稳定收益,通过定向增发或二级市场购买而大量持有其他公司股权。在股市最红火的2007年,不少上市公司已经失去了主营业务,摇身成为资产管理公司。它们曾因此提升了自身业绩,但在接下来的大熊市中,它们也因交叉持股而损失惨重。

  上轮牛市的风骚如今变成了放高利贷。伴随着时代出版的一则公告,上市公司放贷利率的新纪录终于诞生。它在8月23日委托交通银行安徽分行进行放贷的6000万元,年利率高达24.5%,是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3.88倍。被拉下王座的明星是香溢融通,这家主营的上市公司自2009年6月起就开始频繁放贷,两年来贷款利率一路飙升,从年利率12%一路涨至21.6%,很长一段时间盘踞在上市公司“放贷王”的宝座上。

  城下烟波春拍岸,城头变幻大王旗。在这出高潮迭起的上市公司“争放高利贷”大戏中,舞台上的演员越来越多,主角频繁变化,龙套来来往往。统计显示,截至本月上旬,今年已发布关于委托贷款的公告合计超过120项,所涉上市公司超过了60家上市公司,贷出的资金已经超过了170亿。

  170亿的惊人数字和飙升的贷款年利率反射出的是银根紧缩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残酷现实,同时也折射出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不争事实。两个“放贷王”中,香溢融通今年中期净利润率为9%,远低于其放贷利率;时代出版今年中期净利润率也只有13.26%,同样低于其放贷利率。

  净利润率展示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当其资金使用效率偏低时,为了获取更高的资本收益,“放高利贷”成为了上市公司的一种自觉选择。

  以ST波导为例,这家昔日“手机中的战斗机”近年来主营业务连续亏损,已经变成了“手机中的老母鸡”。该公司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58.2%,3500多万的利润中,委托贷款收益高达1879万元。如果不是在6月22日收回向青海中金提供的一年期9000万元委托贷款并结清利息,ST波导二季度又将以亏损收场。

  “摘帽”是ST波导今年来最大的诉求,可是如果它因此“摘帽”,这样的“摘帽”又有多大的意义?这样的“摘帽”将是对A股市场的嘲弄与反讽,也可谓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羞辱与狎弄。

  事实上,单纯从个体企业角度来看,放贷只要不违法违规,就仅止牵涉道德问题。上市公司的确有提升业绩回馈投资者的义务,董事会与管理层合理利用闲置资金获取更高收益本无可厚非。然而我们的上市公司,其闲置资金的来源,或是银行贷款,或是超募自投资者,一旦放贷出现风险,受损的都将是国家、机构和中小投资者。

  一切借贷行为都存在着风险,就连一国之主权债务都会出现违约的可能,更何况是高利率的民间借贷。对于我们的上市公司来说,如果忽视风险的存在,那就是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渎职,是对投资伦理和市场信义的背弃。

  有报道说,今年1月,维科精华向绍兴某地产商放贷1.5亿元,期限为6个月,年利率14.4%。8月2日,该地产商因严重的资金链问题,还款生变。这种借贷风险的出现必然会对投资者造成不确定的损失,一旦出现上市公司借贷违约,证监会甚或司法机构应该立即主动进行调查,以维护广大投资者权益。

  如果从资本市场整体来观测,则很容易达成共识:放贷是金融行为,不应成为多数上市公司的选择,更不能让那些“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钻了政策的空子牟取暴利。

  因此笔者建议,央行、银监会和证监会应该联手规范上市公司的放贷行为。上市公司在很多地方都是块“金字招牌”,极易获得银行贷款。对于那些手中持有银行贷款的上市公司,应严禁其进行任何放贷行为,阻止其通过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的巨幅利差进行无风险套利行为。而对于那些未在银行进行贷款的上市公司,证监会应对其进行窗口指导,及时就其放贷行为发布风险预警。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必须对债权人和投资者负责。在其上市的时候,在招股说明书上,它已经郑重向投资者承诺了自己所主营的业务,投资者因为相信它们所主营的业务而购买了其股票。如今,当它们的主营业务变成了“放高利贷”的时候,作为监管机构的证监会应当祭出正确的法宝,对它们发出严厉的警告。

  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固属自愿行为,但是上市公司也有履行承诺的义务,以主营业务的坚持和创新,以清清白白的业绩和盈利能力,来向投资者证明自己的价值。

  对于上市公司放高利贷的行为,监管机构至今缺乏明晰的态度。笔者认为,如果监管机构不闻不问、姑息养奸,不惟“价值投资”的理念难以得到认同,即或资本市场残存的一点点儿尊严,也将丧失殆尽。这恰恰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所进行的努力是背道而驰的。

  与此同时,笔者也建议央行和银监会努力开放金融,一方面加大中小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发展力度和速度,另一方面可尝试将民间和地下金融吸纳进主流金融体系,通过制度创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