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试点三载 “绿色保险”叫好不叫座

2011年09月23日 08:3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接连发生的两起严重污染事故:云南曲靖铬污染事件和渤海溢油事故再次敲响环境保护的警钟。尤其是溢油事故,油还持续在漏,调查也一直在进行,却鲜有关于赔偿问题的最终解答。而涉事方之一的康菲公司,据调查最近10年仅在美国,该公司就至少涉及5起环境诉讼或纠纷,偿付近7亿美金,折合超过40亿元人民币;然而此次对中国受害方赔偿问题的处理,康菲公司却一直是“羞羞答答”、“欲语还休”。舆论在谴责肇事企业的同时,也开始反思我国环保监管是否到位,环境责任保险也再次被推至公众面前。

  多地试点 企业投保不容乐观

  环境责任保险又被称为“绿色保险”,以被保险人发生污染水、土地或空气等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保险公司就与地方环保部门合作推出污染责任保险。

  2007年,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保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2008年,环境保护部与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苏州召开了全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会议,试点示范工作全面启动,江苏、湖北、湖南、重庆、沈阳、深圳、宁波、苏州等省市作为试点地区展开了相关工作,并初步确定以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工业园区等作为主要对象开展试点。

  不过,三年过去,该保险在各地的试点进程不容乐观。以深圳为例,几年来投保企业寥寥无几,全市仅有8家企业投保,总保额1600万元。

  “我们虽然投了保,但也是因为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投了这么些年也没有出过险,这个保险的作用还没感受过。”深圳一家已投保环境责任险的较大型危险品经营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在同业里投保的企业其实真的很少,即使投保,多数也是因为主管部门的要求,而不是自发的。

  在重庆,去年6月,人保财险重庆市分公司代表重庆市环境污染责任险共保体,与重庆川仪显示仪表有限公司、重庆安美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重庆环境污染责任险第一号保单和第二号保单,并与4家企业签订了投保意向协议。

  湖北算是试点推行较为理想的地区之一,2010年人保财险在武汉承保了9家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目前,湖北已经有35家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保障金额过亿。

  叫好不叫座 多数险企谨慎观望

  我国已经进入环境突发事件高峰期,环境风险不容忽视。数据显示,仅2010年就发生了156起突发环境事件。目前我国7555个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相应的防范机制却存在缺陷导致污染事故频发,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

  然而,作为以被保险人因玷污或污染水、土地或空气而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为保险对象的环责险,因投保率极低、污染评估认定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在国内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对此,苏黎世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责任险部资深专家柴轶波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从立法角度出发,国内目前对由于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公众受害责任赔偿,法律有规定,但是怎么赔,赔多少,则规定的不是很清楚,这就造成很多企业存在有侥幸心理,结果是,当环境责任问题出现时,赔偿问题需要有政府的大量介入才能迫使肇事企业为公众责任权益买单;另外一个问题是,对于保险企业而言,绝大多数企业不去购买环境责任险,而少数高危行业出于风险转移的想法,向保险机构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时,保险企业担心出单后“中招”,没有“大数法则”庇护的保险产品是没有前途的保险产品。

  “推广确实很难。”一家中资财险公司负责人坦言,在排污、环境保护措施上管控较严的企业认为自己企业措施得当,不会有风险而不愿多花钱购买环责险。而对于环境保护措施不够得力的企业来说,“即使它们很想买环责险,但我们也不敢接这种单子,因为环境污染突发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往往上亿元,承保必须审慎。”

  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尚未有统一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标准,保险公司在勘查、定损与责任认定上存在困难,灾害损失风险难以把控,这进而影响到环境责任保险的费率厘定和产品开发。而保险费率的确定,需要大量的环境污染侵权事实作为基础,来确定每个企业污染风险的等级。

  正因为种种原因的束缚,导致迄今虽然全国范围试点该险种已三年有余,部分保险公司在各自条款完善、贴近国内企业客户的需求以及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保险费率等方面也做了较多尝试和努力;但是,由于环境污染责任险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较多保险公司仍保持谨慎观望态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