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抗议新紧缩政策 希腊爆6月以来最大规模游行

2011年09月23日 11:40 来源:中广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地时间22号,希腊爆发了自今年6月份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与此同时,希腊各地抗议、罢工持续不断。而导火索则是21号希腊政府通过的一系列紧缩政策。

  22号,希腊人举行了自今年6月份以来最大的示威游行。全国各地公交系统举行了24小时的罢工,全国的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大巴、有轨电车、火车等等都陷入瘫痪,出租车停运,5000名中学教师和学生也加入了游行行列。另外,雅典机场地面指挥系统的职工也罢工3小时,许多航班因此被迫取消或者推迟。希腊人示威,是为了抗议政府在一天前刚刚公布的新一轮的紧缩措施。为了得到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贷款,希腊政府被迫采取了一轮又一轮的紧缩措施。

  21号刚刚公布的新一轮紧缩措施,内容包括削减工资和养老金、裁减公务员和公共部门的职工、下调个税起征点等。这些措施将对普通民众造成重大的冲击。示威者打着"我们不要下岗,我们要工作"等横幅标语,反对政府的新一轮紧缩措施。他们认为,政府在欧盟的压力下,正在变得越来越疯狂,他们将一直示威下去,直到这些措施被推翻。希腊全国最大的两个工会已经发出通知,要在10月5号和19号举行两场全国性的大罢工。可以预测,希腊新一轮的示威潮才刚刚开始。

  早在本月初,希腊政府就宣布,由于经济持续衰退,降低预算赤字到GDP的7.6%的目标无法完成。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欧洲央行,也就是所谓的"三驾马车"也因此暂停与希腊谈判新一轮救助计划,并宣布停发第六笔援助贷款,总额80亿欧元。

  如果没了这笔钱,希腊将在10月中旬耗尽资金。为了获得这笔援助贷款,希腊政府不得不实施更严格的紧缩政策,直接导致了这场罢工。

  根据希腊政府发言人的说法,希腊政府将会在下周初与"三驾马车"进行谈判,为获得这一期援助贷款作最后的努力。财经观察员叶檀认为,欧洲不希望看到希腊倒下,但是这笔援助对于希腊债务危机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叶檀:我想这一次新一轮的欧元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它是可以拿到的,因为谁也不希望希腊违约。但是拿到这笔援助希腊只是应付了燃眉之急,它可以支付10月份到期那部分债券。但是到明年3月之前希腊又有一大笔的债务它需要支付,到那时候希腊怎么办,我想恐怕是很难有其他办法来解决希腊的问题了。

  另外,希腊不断的紧缩政策只是在"节流",但如何"开源",如何恢复希腊经济的活力,光靠希腊本身力量还难以做到。

  叶檀:对于任何一个债务国来说它所用的手段是两个手段,第一是截流,第二个是开源,那么截流我们在希腊已经看到了。第二个方面是开源,那么主要是增加社会的财富和政府的收入,希腊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经济的增速几乎等于零,那么以希腊目前的实力它是无法走出债务危机的黑洞的,所以现在希腊长期来看的话它必须还要做的事情是,第一实现它的企业的私有化,然后实行市场经济。第二改变希腊目前福利体制的情况下,提高希腊的生产效率。第三是出售它的国有资产。即便这三个方面全做了,希腊也未必能够走出债务泥潭,如果希腊这三个方面都无法做到的话,那么希腊的未来前景是不看好的。

  希腊目前的困境也让欧元区陷入两难。救不救,怎么救,救了以后又该怎么办,成为摆在整个欧洲面前的大难题。

  叶檀:对于欧元区来说它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如果说它拯救希腊的话第一要付出成本,像德国这些国家会面临国内的抗议压力。第二个话,它如果进行拯救,那么未来在希腊的国家是不是会继续通过高福利各做假账来隐瞒自己的风险,它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道德问题。那么如果不救我们金融和货币市场上就会首先看到债务违约,第二看到欧元区金融机构的连锁反应,因为它不得不抛售一些好的债券、好的资产以弥补在希腊这个地方产生的黑洞。

  如果它允许希腊退出欧元区,希腊违约的话,那么它会不会成为多米诺骨牌倒塌的第一个标志。如果说希腊暂时通过发行债券的方法渡过难关,那么未来欧元区仍然无法走出困境。因为希腊经济体量毕竟小,可以通过外力来拯救。

  但是像意大利、西班牙这样的国家它现在也处于债务风险当中,如果这样的国家违约的话,那么光靠欧元区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拯救整个欧元经济体,当然更加没有办法来拯救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国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