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关安平“硬推”人民币结算有副作用

2011年09月29日 08: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纽约最高法院外国法法律顾问、北京市澳亚长城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关安平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金融大家谈”栏目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的方向,但是要采取公平量化的方式予以推进,不能“硬推”,否则有“逆转”的可能,甚至带来更大的副作用。

  关安平指出,观察现今中国和世界的现状,美元的确在弱化,美元的霸主地位也有逐渐丧失的趋势,美元垄断全球整体交易量50%以上,十年后比例会降低,但是,这十年之内美元又不可能失去其霸主的地位。“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人民币结算只能针对边贸和个别不富裕的国家,尽管这个比例会逐年上升,但不会太大。”关安平说。他指出,人民币结算量3至5年超过总贸易量和投资量的30%就很不错,保守估计能达到25%左右。也就是说,未来75%左右的进出口结算仍然将以美元为主。

  关安平表示,目前欧元区有麻烦,日本经济也处在一个重整待发的过程中,欧元和日元取代美元地位短期内不可能。中国应该说面对了一个好的机遇,但是由于中国自身也积压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也要经历一个历时5年左右的在公平量化方式下消化和处理过程,因此不能对人民币国际化过于乐观。

  他指出,中国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不像当年的美国和日本那样发展得比较完备,而是比较脆弱,特别是极为缺乏全社会统一的信用经济环境下,迅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会比较大。

  “比如,未来的国际化要求人民币将较多的运用于进出口贸易结算,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中国要在对方国家设立相关金融机构进行货币清算,并且中资的金融机构能和对方的金融机构保持一个畅通的渠道。就目前而言,中国普遍存在的信仰约束和道德约束较弱的状况之下,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的能力并不强,而各种金融专业业务人员的培养和派出也存在问题。”关安平直言。

  关安平特别强调,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或还很难支撑起一个“硬通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并非特别稳定,除了体制性通胀、房地产畸形发展、中小企业萎缩已造成实体经济进入困境之外,许多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级市、县级市县的地方债过量和难以控制也蕴含着使中国宏观经济急转直下进入萧条的风险。

  关安平说,人民币国际化要顺势而为,而非“硬推”。他指出,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和日本,但是受到贸易结构所限,和这三个国家之间的结算用硬通货不可避免。中国应该更多的着眼周边国家,和诸如东盟这样的区域内的国家把经济关系纽带“绑牢”,使中国经济得到中国周边国家更多的支持。

  他也指出,可侧重和金砖国家进行战略合作。“现在香港离岸市场的规模增长很快,若和巴西把双边合作搞好,同时加大金融、货币合作,则由于中国和巴西的互补性较强,从而在迅速增加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的同时,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公平量化的境遇之中,澳门及邻近的横琴岛就有可能在十几年后成为第二个香港。”关安平说。

  除了和区域内的国家、金砖国家多合作,也要借力使力,搭上硬通货的“顺风车”。关安平通过“金融大家谈”栏目建议,人民币国际化可考虑从与日元的货币合作起步,从而为未来几十年新兴的亚洲一体化奠定基础。当前日本因为地震出现的经济停滞,日企、日本银行和日本主管货币的当局比以往更为注重与中国的合作,中日如能学习法德合作的经验,用公平量化的方法持续解决中日之间的各种问题,人民币如果成功借力日元,那么完全可以由跨境合作走向更大范围的亚洲区域的国际合作,并且在与日元合作成功的基础上,与发达国家诸如欧元的合作的经验或模式将会更为可行。

  关安平最后指出,人民币在“走出去”的同时,流回来同样重要。日前,《商务部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意味着小规模试点之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人民币FD I)的监管框架正式出台。继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市、R -Q FII(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机制之后,将新增一条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回流管道的修葺非常重要,回顾历史,欧洲美元泛滥正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重要经济原因之一,所以我们的人民币要走出去也要拿回来。”关安平说。不过,他同时也表示,这样的回路也要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保证回来的资金是用于生产而非投机,从而实现公平量化与科学发展。记者 张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