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9月26-30日)作为9月的最后一周,虽然周五在德国同意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规模等利好消息提振下,国内期市全线大幅反弹,但全周来看仍呈弱势,期待已久的“金九”行情彻底泡汤,整个三季度也以普跌格局惨淡收官。
9月以来,国内外市场焦点都集中在欧债危机的应对进程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深处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欧洲、“扭转操作”不给力的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兴经济体等令全球经济前景暗淡,使得投资者逃离风险较高的大宗商品、股票等市场,资金大量回流至美元及美国国债,从而导致9月的商品市场,特别是有色金属、钢材等工业品并未出现市场预期的“金九”行情,不少品种录得三年来最大月跌幅,加大了三季度的下跌深度。
大宗商品数据平台——生意社大宗商品高级分析师刘心田认为,现在来看,4月份后的大宗商品市场一直处于回调周期,“金九”因素未能扭转大势而已。回调的原因有三:首先是世界经济整体环境恶化。其次是大宗商品产业链整体缺少亮点,大宗商品领头羊原油始终在每桶80美元上下波动,下游的需求亦未见放量。各条产业链供需矛盾不尖锐,资金缺少炒作因素。最后是大宗商品市场周期性因素,尤其是2010年末和2011年初,部分商品创出价格新高,从长远来看,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是必然的,但短期的快冲势必导致调整。
从本周各品种的实际表现来看,虽然没有前两周的下跌幅度深,但是仍然维持弱势。最具代表性的国际油价弱势震荡,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市场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9.20美元,9月下跌10.82%,第三季度跌幅达17.00%,创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大季度跌幅。伦敦市场11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02.76美元,当月下跌10.53%,第三季度下跌8.64%。
一贯与其他商品唱反调的黄金在9月份也随波逐流,国际黄金期货价格在急跌后步入弱势整理阶段,全周下跌逾1%,9月下跌逾11%,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月度跌幅,但从整个三季度来看,仍为今年最大单季上涨。国内黄金期货与国际基本同步,月跌幅近11%,第三季度仍然维持较大涨幅。
从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行情来看,国内市场全线反弹,同类品种明显强于外盘,主要原因是外盘交易时段晚于国内,消化了美国当日公布的利空数据。从国内具体品种来看:
有色金属方面走势分化,沪铜全周收跌3.78%,盘中一度创出逾一年来的新低。沪铝、锌、铅分别上涨0.88%、2.29%和2.83%。有色金属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制造业放缓影响整体需求,抑制价格,但近期有色金属价格主要受其金融属性影响,后市或将逐步回到商品属性主导的局面。
钢材方面,螺纹钢全周跌3.88%,全月下跌逾10%,再创年内新低。北京中期研究院研究员曹洁认为,10月份建材需求如果不能摆脱持续萎缩的状态,将会继续压制钢价,因此需求的释放情况是关键因素,而宏观环境的变化仍是此阶段主导整体市场的因素,预计10月份沪螺纹以下跌走势为主旋律,在没有确认底部前,千万不要抱着成本的幻想去做侥幸抄底的动作。
能源化工方面,除塑料期货逆势小升外,PTA、焦炭、橡胶分别下跌5.02%、4.81%和3.34%,均创年内新低。对于后期焦炭的走势,新湖期货研究所研究员许民强认为,短期受到国外利空消息的影响,焦炭近期上涨的动能明显不足。但从中长期来看,大秦线检修、冬储临近等多个因素支撑焦炭价格。
农产品方面,除白糖期货逆市上涨近2.5%外,油脂、谷物类期货多数下跌,强麦期货以逾4%的周跌幅领跌农产品板块。对于白糖,有分析认为,短期内在外围市场悲观情绪尚未驱散、国内调控压力不减等因素的影响下,郑糖持续振荡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整个大宗商品的后市,刘心田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认为,虽然消极因素仍存,但部分商品的“超跌反弹”或会助长市场炒作,加之十月应是年前需求的较集中释放期,出现行情是合理的。因此,他预测大宗商品市场短期拐点或出现在10月中下旬。(记者王胜先、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