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融资市场规模上千亿 专家呼吁规范化是改革根本
从全国民营经济发展致富的典型到民间资本借贷问题的爆发地,温州被看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前奏。也正是因为民间资本借贷的问题在温州集中地暴露出来,使得中央各部门都在积极地探寻解决之路,以防止问题扩展到全国。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包括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长谢旭人在内的一众财经高官南下温州来处理这一场“温州危机”。他们就与当地的中小企业家来座谈,指示当地政府想尽一切办法,稳定经济形势,稳定金融形势。有专家分析说,当局可能会推出让银行暂缓追债以及防止老板外逃等等措施。
妥善处理民间借贷引发的问题
据悉,目前温州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比预想的要严重,今年以来,温州眼镜、打火机、锁具等40多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超过1/4。大批中小型企业倒闭,许多企业老板“跑路”,其中包括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波特曼咖啡、乐清三旗集团等名企。
据媒体之前报道,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1/6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这些钱当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440亿元)。
10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绍兴和温州调研经济运行情况,并在企业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
总理强调,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遵循市场原则,减少行政干预,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风险扩散蔓延,防范区域性风险。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要妥善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市场信心。
谨防借贷的“多米诺效应”
虽然美银美林发表的报告称,温州的“灰色借贷”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或者只是“茶杯中的风暴”,对于温州和中国沿海的制造中心地区来说,真正的挑战是愈来愈高的人工成本和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急切需要。美银美林认为无需担心中国会出现自己的“次贷危机”,因为投资者已经对于温州出现的破产和“灰色借贷”失败等状况产生警惕。
但是,温州民间资本借贷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民间资本借贷之所以如此火爆,一方面民间资金想找出路,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难做、实体经济难为,使很多企业家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注意力放到“转行”上来,炒房、炒稀土、炒古董、炒金融衍生品,再到眼下的民间高利贷,什么赚钱炒什么,以至于现在炒出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最新的资料显示,进入9月份,流入银行体系的存款呈现出加速的趋势,截至9月15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各项存款比较8月末,下降了4200亿元,贷款增速只有800多亿元。而业内预计,全国银行业各项存款下降,可能高达6000亿元以上,与银行存款大幅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间借贷是欲发疯狂。
而这场火爆的借贷中的可怕之处就是一旦民间资本借贷出现问题便会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引发一连串的问题。不少中小企业即时债权人又是债务人,就像二十多年前的“对缝”一样,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上游下游都会随之出现不良运转。在我国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若不能很好解决民营经济的融资问题,那么中小企业的倒闭潮或会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最终危及我国的实体经济,对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说到底温州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但是却给整个金融运作与监管体系敲起了警钟,如果不进行改革,直接影响到的是全国各地的资金链与企业生存,乃至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一味靠“堵”不是解决办法,给民间资本一个合法的出路,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当是根本之策。不少业界和学者纷纷呼吁,民间借贷阳光化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改革迫在眉睫。
首先是要认可民间借贷的合法社会地位,要纳入到银行小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同等的金融体制内。此外对民间借贷中,借贷双方资金使用途径等要有明确的法律手段和武器来规范,监管机制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疏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实现资本要素的自由配置,也就是打破现有银行的垄断体制。事实上,“新36条”已有类似规定,如“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民间借贷阳光化其实也是“新36条”的具体落实过程。见习记者 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