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国庆长假房子卖不动 黄金珠宝同比多卖8成 (4)

2011年10月08日 14:55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综 合

  数说黄金周旅游

  40亿 黄金周南京旅游收入

  650万 南京主要景区游园人次

  据假日办初步统计,“十一”七天长假南京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到489万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7.5%,实现旅游收入40.8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0.3%,全市主要景点七天的游园人次突破650万人次,创下南京历届黄金周的最高纪录。

  节日期间,玄武湖景区日均接待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在3-5日游客出游的高峰期,日接待量都接近15万人次,创下旅游旺季接待量的最高纪录。节日期间,总统府景区接待游客13万人次,珍珠泉景区接待17万人次,莫愁湖景区节日共接待18.4万人次,红山动物园接待25.6万人次,弘阳欢乐世界接待13万人次。节日七天,南京主要景区(点)游园人次首次突破650万人次,创下历届黄金周最高纪录。

  除了拥挤的人潮,不少市民开始在长假期间避开人流高峰,享受慢生活。汤山旅游度假游、高淳“国际慢城”生态游、傅家边鲜果采摘游、六合科普美食游、汤泉生态农家休闲游、金牛湖水上运动游等特色休闲生态线路,成为南京居民节日好去处。据假日办统计,节日期间我市五郊县共接待游客210万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32.6%。

  长线旅游上,据初步统计,南京旅行社节日期间共组团旅游5.6万人次,接团旅游8.8万人次。旅行社反馈信息显示,近来欧洲线路中的一国深度游、两国联游等个性化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热点,替代了往年多国游占据市场主流的传统局面。国庆七天,南京有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共组织出境游近8千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0%。王亚楠

  20多万 夫子庙每天的人流量

  国庆黄金周7天,每天都有20多万人到夫子庙景区乘画舫、逛景点、尝小吃。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精心准备的“乐游夫子庙——2011年秦淮金秋旅游节”让游客在具有秦淮文化特色的系列民俗节庆互动活动中,乐游秦淮,感受文化,共赏美景。黄金周期间,共吸引游客143万人次前来景区游览,带来旅游商贸总收入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各景点总收入520万元,同比增长24.5%,景区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未发生重大旅游投诉案件,旅游市场秩序井然。 谢江平 孙乐 郑幼明

  70万人 中山陵客流量创纪录

  今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是中山陵陵寝自2010年11月12日免费开放以来经历的第一个黄金周长假“大考”。根据中山陵园管理局昨天公布的数字显示,这个黄金周中山陵园风景区总客流突破70万人次,同比创出历史新高,而在10月3日高达15万人次的客流,也创下了景区有史以来最高的一次当日客流。

  节日期间,景区车流和客流量很大,产生的垃圾量是平常的数倍。管理方严格做到垃圾日产日清,3辆垃圾车每天早晚各清理一趟,日均清理垃圾60余吨。400多名保洁人员全天候为景区的环境卫生保驾护航,比平时增加了100多人,其中,中山陵景区比平时增加了80名保洁人员。 廖锦汉 王毅 高炜 陈郁

  消费烦心事

  网购的螃蟹券 兑换时被告知过期了

  国庆长假南京消费投诉量同比上升近9成

  昨天南京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公布了这个十一黄金周投诉数据,投诉量同比上升89.8%。

  南京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昨天,2011年国庆期间,该市12315共接收各类信息970件,其中申(投)诉信息有24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89.8%,占受理总量的24.8%。其中:商品类申诉129件,占申诉总量的53.5%;服务类申诉108件,占申诉总量的44.8%。

  商品类申诉中排名前三位的消费类型分别为:家用电器39件,占商品申诉总量的30.2%;通讯产品19件,占商品申诉总量的14.7%;家居用品11件,占商品申诉总量的8.5%。服务类申诉中排名前三位的消费类型分别为:销售服务37件,占服务申诉总量的28.7%;餐饮和住宿服务20件,占服务申诉总量的15.5%。电信服务10件,占服务申诉总量的7.8%。

  网络购物存在诚信问题,单先生参加网络活动,被赠送5张阳澄湖大闸蟹代金券,每张价值68元,无使用期限。消费者10月6日凭券去领螃蟹,被告知过期无法领取。消费者认为不合理,要求兑换螃蟹。另外商家海报承诺和现实促销方案不兑现,韩女士10月4日购买的飞利浦彩电2499元。商家的海报上宣传:购彩电单件满2200元送400元礼金券。消费者与商家联系,商家说没有礼金券,消费者不认可,要求送礼金券。 (陈 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