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外媒观察中国2011年第41周:关注成品油调价

2011年10月10日 15: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片  

  中新网10月10日电 (金融频道 曹文萱) 题:国际媒体“看多中国”2011年第41周观察:关注成品油调价

  在本期的国际媒体“看多中国”观察中,海外媒体关注中国经济、中国崛起、中国电影产业、中药材等。另外,中国成品油调价引起外媒关注,路透社称这次幅度不大的降价是市场期待已久的,还评论道,此次调价也许有助于提升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对燃油的需求。 

  8日 《华尔街日报》:中国正在变贵

  在全球寻找工资和成本优势的伟大博弈中,一些行业正相当令人吃惊地退回到美国本土,并且这一步伐可能加快。家具制造业(通常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是其中一个令人震惊的行业。周二,福特汽车公司(Ford)宣布将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这些业务通常是外包给中国企业的。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赛金(Hal Sirkin)说,这些类别的产品现在在中国制造可能更便宜。但随着劳动力、原料和运输成本上涨,优势将会在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倒向美国。

  8日 路透社:成品油调价有助于提升中国对燃油的需求

  这次幅度不大的降价是市场期待已久的。上一次价格调整还是在半年之前,也就是今年4月初,当时政府将成品油价格上调了约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次调价也许有助于提升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对燃油的需求。中国今年的燃油需求增长预计会在6%左右,只有2010年的一半,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上月给出的数字,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速度为每天2.7万桶,占到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一半以上。

  8日 韩国《朝鲜日报》:好莱坞积极联手中国电影产业

  “Chollywood(中国电影产业)”是美国时事杂志《大西洋月刊》9月号介绍“中国繁荣的电影产业”时所附加的标题。继美国好莱坞和印度宝莱坞后,“Chollywood”成长为世界电影产业的新开拓地。包括世界电影业的领头羊好莱坞在内的各国电影公司和电影人积极寻求与中国联手。仅8月份一个月,中美电影公司就接连签署了3笔大合同。美国传奇娱乐公司与中国大陆的华谊兄弟传媒集团、香港保华建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规模达2.205亿美元的新公司“传奇东方”。

  9日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应该买日企

  日本大地震已过去7个月了,中国国内对其造成的巨大影响存在意见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这对中国有利,大地震重创日本,让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的日本产业界雪上加霜,这正是中国经济崛起、中国资本并购日本企业难得的机遇;另一观点则认为中日经济的相互依存度高,牵一发而动全身,日本大地震引发的蝴蝶效应,将牵连中国经济,甚至连欧美诸国都在劫难逃。

  9日 《日本新华侨报》:中企正开启反哺日本经济时代

  日本的企业家们已经得出结论:中国在技术和制造业方面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日本的复兴。在日本企业纷纷移出日本时,中国企业进入日本,这对于日本来讲是一个机遇,中国企业反哺日本经济的时代已经开启。

  9日 日本《每日新闻》:日本中药原料依赖中国

  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8日发表调查报告称,日本进口中国中草药的价格从2006年至2010年的4年时间内涨了60%。价格上涨的理由之一为近年来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中国人开始注重养生,国内的中药消费量急剧增长,中国政府为了防止非法过度采摘中药,而限制了中药出口。

  附:近期中国企业所涉及国际经济合作活动摘录

  7日 日本松下公司宣布,将在中国苏州新建工厂自动化(FA)设备厂。新厂产能将是现有苏州工厂的约3倍。新厂投资额约20亿日元,计划2012年4月投产。

  9日 中国资金在韩国债券市场已赶超美国,成为第一投资大户。另外,今年以来投资韩国股份、债券、房地产等的中国资金规模逼近5万亿韩元(相当于270亿人民币)。此外,中国投资者在韩国购买的房地产面积共达336万平方米,其中今年新增投资额达953亿韩元,赶超了日本的投资额790亿韩元。

  10日 加拿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Daylight Energy Ltd. (DAY.T)周日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简称:中石化集团)将以22亿加元(合21.2亿美元)收购该公司。

  10日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已重启与英国另类投资市场(Aim)上市矿企Kalahari Minerals的收购谈判。根据当前报价,后者的价值可能会超过6.5亿英镑。(中新网金融频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