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继续按"三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2011年10月13日 08:57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央行新闻发言人就该法案答记者问,表示对此坚决反对。央行新闻发言人指出,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人民币汇率正逐渐趋于合理均衡水平,也为国际经济金融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美方向人民币施压或出于政治经济双重考虑10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3483元,首次突破6.35大关,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央行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回顾与展望》显示,从2005年7月汇改以后的情况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升值30.2%,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3.5%和23.1%。尤其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间,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2%和5.0%,在国际清算银行监测的58种货币中,分别排在第15位和第12位。

  业内专家指出,在人民币渐进、稳步升值的背景下,美国依旧向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这是美国转嫁国内经济危机、转移矛盾的政治手段。而此次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度升级,这是美国持续打压人民币,企图以此摆脱国内危机的重要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表面上看,让人民币升值可以加速削弱中国产业竞争力,这是因为货币升值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通过相对价格变动改变两国的显性优势;二是通过相对资源成本价格改变两国产业竞争力的对比。这或许是美方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并寄希望于通过对人民币施压来解决美国国内经济问题的思路。然而,此时通过汇率法案不仅解决不了美国储蓄不足、贸易赤字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而且还可能导致中美贸易战,损人不利己。

  以市场化为方向渐进、稳妥实现汇率均衡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布鲁塞尔出席第六届中欧工商峰会时强调,要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如果人民币汇率不稳定,企业就会不稳定,就业就会不稳定,社会就会不稳定,如果中国经济和社会出现问题,将会给世界带来灾难。

  有学者认为,如果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过大,或时机把握不当,将会带来诸多弊端:首先,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远低于别国同类产品价格,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人民币一旦升值,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会削弱其价格竞争力,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同时,人民币单向走高还可能引来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乘机而入,大肆炒作,这会给国内外金融市场稳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未来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并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降低汇改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汇率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采用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是一国内政,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个制度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应继续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

  采取多项措施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发挥汇率对调节国际收支的积极作用。同时,我国坚持“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政策,出台了增加消费、发展服务业、完善社保、卫生、住房、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扩大国内需求。这些措施推进了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了国际收支平衡。但是,国际收支不平衡包括许多结构性问题,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业内专家普遍表示,下一阶段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除了要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还需要把握住核心问题,即通过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降低储蓄率来从根本上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使经济增长由较多依赖投资、出口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同时,要进一步通过推进城镇化、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对外贸易更趋平衡。

  “在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面前,我国有足够的经验和信心维护金融主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应按照‘于我有利’的原则,坚持自己的方向和行进节奏,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满足其他国家的不合理要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记者万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