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总是说,谈钱伤感情,可是在温州,借钱并不是什么开不了口的事情。
有消息称:“9月底, 温州市政府向浙江省政府提交〈关于要求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的请示〉,由省政府出面,向人民银行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 600亿元,期限1年,专门用于支持温州银行机构增加对困难企业的融资规模,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
尽管尚无法证实,但该不该用纳税人的钱来救、怎么救更合理,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
“温州不缺钱”
“至今为止,温州并不缺钱,在温州融资并不是难事。”邱世枝认为:“企业叫苦、融资难到底是什么问题?这当中,国际大环境恶化、政府对民间信贷政策不明确以及个别企业家太贪婪、社会太浮躁等一系列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现在的困局。”他透露,半个月前,曾有企业家表示一夜可筹集20亿元进行业务收购。
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董事长黄伟建认为,温州目前的问题恰恰在于资金流动不活跃。“对危机的报道有些扩大化了,导致大家都捂紧钱袋不愿意投,就好像血管堵塞一样。”
黄伟建认为,政府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只要能稳定局面、恢复投资者信心,温州人手里的钱能流转起来,温州经济就能得到恢复。为此,他在国庆节前调拨了4个亿资金回温州救市,其中两亿元参与中小企业重组,其余则以银行委托贷款的形式,帮助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周转。黄伟建说,长假后一个星期,已经向7家企业投入了2000多万元,平均下来每家只需300万元。“有了这笔钱,企业就可以向银行再申请贷款,保持正常运营;如果没有,企业可能就被卡死了。”
“债务危机需标本兼治”
“危机得到控制只是‘治标’,要想解决根本问题,还要期待更多政策和体制上的突破。”马津龙建言。
马津龙在博客上说:“治本要在供求两方面双管齐下。从资金供给方面来说,民间借贷作为非正规金融活动,一般说来适合于信息对称并受到血缘、亲缘、人缘、地缘种种约束的亲朋好友之间,并且采取直接借贷的形式,不能有太多的中间环节和太长的资金链条。超越这样的范围便容易产生债务危机,而目前的情况正是这样。”
有一个数据不得不引起注意:根据人行温州中心支行发布的“最合算投资方式”问卷调查,2011年第2季度,选择“民间借贷”的市民占到24.5%,占据首位。
对此,马津龙分析:“原因不能仅仅归咎于民间借贷投资人的贪婪。首先在于银行存款远远低于通货膨胀率的实际负利率。存款人可以不追求收益性,但难以接受负收益。银行利率只要相当于甚至略低于通货膨胀率,超越亲朋好友范围的相当一部分民间借贷资金供给都将转为银行存款;其次,在于股票投资的失效。股票投资本应成为一般市民投资组合中满足收益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的股民普遍亏损;再次,在于‘实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和其他合理投资机会的缺失。”
“自上而下打破一系列产业部门的行政垄断,为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的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性扶持,拓展民营企业的投资渠道,才能从根本上断绝民间非正常借贷资金的供给。”马津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