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库存数据扑朔迷离 沪铜伦铜反应迥异

2011年10月14日 15:47 来源:中国证劵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铜库存有190万吨吗?”昨日外媒一则消息,让近期一直平淡的铜市波澜四起。

  昨日有消息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人士首次披露国内铜库存的估计规模,由此揭开了大宗市场最大谜团之一的面纱。受该消息影响,北京时间13日21:25,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显著下跌1.75%,至7360美元/吨。不过,上海铜期货市场追随股市表现,主力1112合约尾盘反而上涨1.35%至54880元/吨。

  190万吨靠谱吗

  “190万吨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华泰长城期货公司首席分析师景川表示,他们预计该数据大约在100万吨左右。

  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总经理陶金峰表示,中国铜需求占全球总量的40%,增量占比更高,所以国际炒家很容易拿中国说事。不过,10月13日海关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未锻轧铜、废铜及其他铜材进口明显回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190万吨这一规模。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190万吨的中国铜库存估算数据,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会人士在国际铜业研究组织9月底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最近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据该协会估计,不包括在上期所(SHFE)仓库的库存,中国2010年底的铜库存为176.8万吨,高于2009年的121.8万吨和2008年的28.2万吨。上期所库存在2010年达到13.2万吨,使中国的铜库存总规模达到190万吨。

  不过,也有一位参与上述国际会议的该协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可能有误。“中国2010年底的铜库为176.8万吨,这一数据已包括了2010年上海期货交易所13.2万吨库存。而外媒报道重复计算了交易所库存,从而得出了190万吨这一库存规模。”

  “实际上,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就176.8万吨的数据也讨论了半天,会场当时分歧很大。没有人完全肯定这一数据。”这位人士在回忆当时与会的情景时表示。

  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信息中心控股的专业化信息服务机构,也是目前国内较权威的有色金属信息集散中心和发布中心。该公司铜业部研究员李宇圣介绍,过去两年他所出具的报告一直认为,国内铜库存小幅高于100万吨。

  脆弱的平衡

  景川介绍,对基本金属市场而言,国家物资储备局的铜储备量始终是最大谜团。“数据不透明,使个人投资、企业保值及生产运作等很困难。而国外机构更是很难对之统计。因此其估计值往往不准确。”

  “全球铜市的平衡很脆弱。”景川表示,几十万吨甚至十几万吨的数据就会对全球铜价产生很大影响。“2009年高盛曾经造访我们这里,他们当时认为中国需求疲软,难以对国际铜价形成支撑。而我们的看法是当年中国铜需求将增长8%,依然很强劲。双方观点截然相反的原因就在于国储刚刚放铜20万吨,而高盛并未看到。”

  李宇圣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中国铜库存一般包括国储、保税区、企业、贸易商和交易所库存,其中交易所库存是透明的,保税区数量也能够查到,其他几个地方尤其是国储库存数据就很难获得。而且,境外机构评估中国铜市场规模时,多用表观消费量这个概念,它包括当年产量以及精铜净进口量,却没有考虑到融资、储备和贸易商补库等数据。

  沪铜反应冷淡

  该消息发布会,昨日伦铜小幅下滑,但沪铜反应平淡,主力1112合约日涨幅反而达到1.35%。对此景川认为,市场上对铜过剩的预期早已存在,而190万吨的库存相当一部分仍停留在国储仓库,并未流向市场,也谈不上对市场形成冲击;而且,收储一直在进行,相当于投资性需求不断增加,这对沪铜带来积极提振。

  陶金峰表示,节后铜价持续疲软,贸易商多以观望为主,境外猜测的中国逢低购买也未必真实。中短期铜价走势首先要取决于国内政策是否会调整,因为中国40%的需求份额实在太大了。“上次金融危机后中国率先大举买入,从而推动国际铜价从低点一度反弹至10000美元以上。”

  “消息若属实的话,此举还是中国首次披露铜库存的估计规模,对市场是一件好事。”景川建议库存数据应公开透明,除了国储数据外,保税区的库存也应全部公开。“从国际市场看,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相关数据都会定期发布,因为透明公开,所以市场比较稳定,这样对经济伤害最小,对投资者伤害也最小。”

  从13日铜价走势看,关于中国库存数据的消息对伦铜影响更加明显。王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