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自救未尽全力 欧元难脱弱势

2011年10月14日 15:50 来源:中国证劵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意大利、西班牙主权评级遭降,德克夏银行集团惨遭分拆,欧洲大批银行遭遇降级,欧债危机恶化似已不可阻挡。然而,德、法近期貌合神离的举动却表明欧洲尚未倾尽全力,虽然两国表示将尽快出台应对危机的“整体方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也提出所谓的应对危机“路线图”,但欧元后市仍难言乐观。

  法国和比利时合资的德克夏银行被拆分的命运被悲观人士解读为“新版雷曼”,风口浪尖上的法国提议将EFSF的援助资金用于救助欧洲银行业,但遭到德国反对。

  法国的用意很明显,就是用全欧洲的钱为自己的银行坏账埋单。其道理表面上也说得通,毕竟若银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那么欧洲经济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德国的态度则是:银行业必须首先努力自筹资金,在市场筹资能力耗尽之后由各国政府出资救助,最后才应考虑是否动用EFSF。

  德国的反对不无道理,首先,银行业风险难以准确估算。以德克夏银行为例,由于资金链断裂,有估算认为其短期融资缺口可能接近1000亿欧元。若欧洲银行业危机深化,其潜在资金缺口可见一斑。而EFSF仅有4400亿欧元的规模,一旦将之用于解救银行业,很可能迅速告罄。

  其次,道德风险可能进一步泛滥。对希腊等国施加救助已经引发了欧洲的道德风险问题,希腊在减赤行动上的拖延推诿以及意大利在紧缩计划上的朝令夕改都是明证。若各国不能全力自救,必然使援助资金的出资国背负更大的负担,因此德国的立场与其第一大出资国的地位是十分相称的。

  如果我们再仔细审视一下德国和法国的国家大账,不难看出二者分歧的另一层深意。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通过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积累了庞大的海外财富,其海外净资产总额约9000亿欧元;而法国正好相反,截至2010年年底,其海外净负债约1900亿欧元。若欧元长期贬值压力增强,作为净债权国,德国的海外资产必然缩水,这是德国所不愿看到的。这与美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美国多年来利用美元贬值变相逃废海外债务。

  如果EFSF因援助银行业而迅速告罄,欧元区则只剩下两条路可以走,一是以各种手段扩大EFSF的可贷资金规模,二是欧洲央行大举入市购买高风险债券。然而无论哪种手段,其最终的结果都是将不良资产货币化,都将不可避免地因货币过快增发而对币值稳定构成威胁。这对德国毫无疑问是不利的,而法国净债务国的身份决定了萨科奇对这种结果的承受力要比默克尔高得多。

  事实上,尽管欧债危机的炒作高潮迭起,但欧洲并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一方面,各国国内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如法国、德国政府仍有较强的融资能力为国内银行业提供支持;另一方面,EFSF的基金规模仍有扩大的空间;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欧洲央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欧洲央行累计买入的各国国债规模不足1700亿欧元,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规模相比微不足道,欧洲央行之所以如此“吝啬”,与德国的反对态度关系密切。

  德国在欧洲援助问题上始终是一个“摇摆人”的角色,虽然口头强硬,但在关键时刻总能对危机国家出手相助。其行为方式与德国的国家利益高度一致,即借欧债危机谋求欧元区内部的经济主导权。由于德国在援助问题上时常唱反调,导致欧元多次大幅下跌,高负债国融资成本上升,但这既有利于降低德国的出口压力,又可以使高负债国更加难以脱离德国这棵大树的荫蔽。所以,尽管德、法目前信誓旦旦地要合力出台“整体方案”化解危机,但方案由提案变成法律尚需时日,期间必有诸多波折。而巴罗佐提出的“路线图”若无德、法的共同支持也只是一句空话。

  危机的爆发是难以控制的,但大国在危机中可以通过一定的策略安排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前来看,受制于大国博弈,欧洲在自救问题上远远没有倾尽全力,这将对欧元构成持续压力,短期内欧元在1.40下方弱势震荡的可能性较高。(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韩会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