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周德文:警惕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蔓延

2011年10月19日 10:4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周德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约1100亿元,这么多现金流从哪里来?有的可能是个人的,有的是企业的,这就形成多米诺骨牌现象,如果追踪这些资金的真正来源,很可能也有不少是从银行流入的。从这个角度分析,民间借贷的风险正在向银行蔓延,已经敲响了警钟。

  防止民间借贷风险扩散向银行,一方面银行必须高度警惕,构建防火墙。另一方面,银行要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民间借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民间借贷确实为相当多的中小企业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另一方面民间借贷高利息又使借贷企业不堪负重,甚至走上不归路。

  今年以来,尤其是近期接连发生企业老板“跑路”及恶性事件,就是民间借贷隐藏巨大风险的暴发,引起了人们普遍警觉,各级政府直至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的高度重视。

  10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温州考察,在座谈会上,笔者向总理反映了温州民间借贷的情况,提出了尽快使民间借贷合法化的建议。总理认为:民间借贷适应了市场的需求,要积极加以疏导,使其合法化、规范化、阳光化,要加强监管防范其风险,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控制民间借贷风险蔓延是当前维护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和社会安定的一项迫切任务。

  分析当前的民间借贷市场,不难发现许多民间借贷与银行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警惕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蔓延尤为迫切。

  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7月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约1100亿元。这么多现金流从哪里来?其中有真正的民间自有资金,但有相当部分是从银行流出来的。银行资金流向民间借贷有三条途径:

  一是企业或个人从银行获得贷款,用于民间借贷从中获取差额利息。参与民间借贷的既有家庭个人,也有不少企业,他们投入民间借贷的钱很多是从银行贷款来的。有的市民用房产向银行抵押贷款,也有少数公务员以个人身份从银行获得贷款,较大规模、较好信用的企业更容易从银行获得大量贷款。有一家做高科技的企业,银行对其授信3亿元的信用额度,但这家企业一下子不需要那么多资金,只从银行贷了1亿元,其中5000万元用于企业发展,另外5000万元以年利率50%拆借给一些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企业,获利息2500万元,除去总共给银行600万元利息净赚1900万元。类似这种情形绝不是个别现象。

  二是经一些信贷服务中介公司流向民间借贷。比如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有许多是各股东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作为注入资金,这些资金不仅作为担保金,而且也对外放贷,小额贷款公司还可以从银行拆借到不超过注册资本额度50%的资金。

  三是有个别银行员工与民间借贷放贷者勾结,利用工作便利,截留或欺骗储户的存款进入地下高利贷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较快复苏,走出困境的中小企业不失时机加大投资,企求加快发展。在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为了应对通胀,今年以来国家货币政策逐渐收紧,很多中小企业融资出现了困难,上马的项目缺少资金运作,银行贷不到款,无奈转向民间借贷,一些企业被高利贷压得喘不过气,结果崩盘,企业主“跑路”。一家企业崩盘,其债务可能涉及到数家银行,还有大量的民间借贷,这些民间借贷有的可能是个人的,有的是企业的,这就形成多米诺骨牌现象,如果追踪这些资金的真正来源,很可能也有不少是从银行流入的。从这个角度分析,民间借贷的风险正在向银行蔓延,已经敲响了警钟。

  防止民间借贷风险扩散向银行,一方面银行必须高度警惕,构建防火墙。要对员工加强职业道德和法纪教育,进一步完善规范工作制度和工业操作程序;要严密审核信贷项目,要防止信贷中介机构帮助放贷人从银行套取资金;要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管,尤其是数额较大的贷款,必须弄清具体流向与用途,防止流入民间借贷。

  另一方面,银行要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银行为企业锦上添花果然好,但企业更希望银行能雪中送炭。企业的发展需要银行的支持,只有企业的健康发展,银行才有扎实的根基,这一意义上讲,银行帮企业也是帮自己,救企业也是救自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