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温州部分企业现资金链断裂 实体经济空心化加剧

2011年10月20日 02:28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温州部分企业现资金链断裂实体经济空心化加剧
安心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部分温州老板因背负“高利贷”纷纷“跑路”,让这座闻名全国的商业城市再次成为人们的讨论焦点。

  从二十多年前勤勤恳恳做实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到十多年前炒作房地产,进而陷入“炒”的模式,炒煤、炒矿、炒黄金、炒农产品,直到最近的炒钱。聪明而又勤奋的温州人越来越富裕的同时,因投机盛行、民间贷款利率走高,致使资金隐患也相伴而生。在2011年,内有货币紧缩政策、房地产限购政策,外有出口环境变化的多重压力下,最终,温州出现了不少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不过,更让人担心的则是温州经济“实业空心化”的加剧。

  祸起“跑路”

  今年以来,浙江温州老板“跑路”和自杀的现象便日益增多,这虽引起一些业内人士的警觉,但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直到国庆前,也就是9月21日,著名温州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忽然不见踪影,一时引发众多猜测。债主认为,胡福林因还不上贷款,资金链断裂而“跑路”。

  胡福林现象在温州并不孤立,资料显示,自今年3月至今,温州已有90多家企业出现老板失踪、公司破产、员工讨薪事件,仅9月份以来就高达26起。诸如三旗集团、波特曼、江南皮革等一批知名民营企业卷入其中。

  在众多“跑路”老板中,胡福林被传“出逃”影响最大,被认为是事态进一步恶化的标志,外界认为,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开始由中小企业传导至龙头企业。

  这一切,无疑与温州利率渐高的民间借贷有关,当温州民间“炒钱”在2011年陷入疯狂时,也是隐患即将爆发的时候。

  温州人的经商头脑和吃苦精神有口皆碑。上世纪80年代起,经历了多年的艰苦奋斗,温州人从针头线脑做起,靠着生产打火机、纽扣等小工业品,凭借着肩挑扁担的韧劲,最终在全国各地开办了温州商业城,并将商品销往全世界。温州人这种发财致富的方式,也美其名曰“温州模式”。30年间,温州被反复称赞为一个“奇迹”,它是中国所有辛苦创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们的标杆和代表。

  不过在2000年前后,事情有了变化。温州人不仅继续在实体经济中摸爬滚打,他们还书写了“炒作”的历史。在原始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温州人开始把钱凑起来炒房、炒矿……炒所有一切能炒的东西。

  也因为“炒”风日盛,“温州炒房团”、“温州炒煤团”等称呼不时见诸报端。直到最近两年来,“炒钱”逐渐成为温州人“发财致富”的最好门路。温州大名鼎鼎的胡福林在9月21日突然“消失”之后,相传他欠各种贷款20亿元,其中8亿为银行贷款,12亿为高息民间贷款,月支付利息超过2500万元,直到他国庆节后从美国回来,也没有否认传言20亿债务的真实性。

  胡福林等企业主“出逃”之事影响较广,让整个浙江省都为此设法阻止企图出逃的老板。

  “炒钱”疯狂

  胡福林企业欠款之事因为他的回来和官方的支持,得到妥善的解决。但胡福林的欠贷之事,反应了整个温州民间金融的生态。

  多年来,温州民间信贷一直比较普遍,虽多次遭到打压,但仍然顽强生长。“在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民间,大家对于高利贷是认可和宽容的,甚至对于其中的风险也是认可和宽容的。”北京领优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巍认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今年二季度调查,温州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成为温州人眼中“最合算的投资方式”。一些放贷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他们以1.5分或2分的月息从一些人手里借资金,然后再以3分至3.5分的高利放出去。还有的放贷月息达到6分至1角,甚至是1角5,年利率高达180%。

  一位知情人介绍说,自2010年后,温州的民间信贷组织达到了疯狂的地步,融资、担保公司、寄售行遍地开花,甚至许多街头小饭馆都迅速被这些金融中介单位“占领”。

  即便是在老板“跑路”现象被大范围报道和关注后,记者在采访时,接触到一些温州当地的老百姓,他们中许多人依然愿意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贷出去,有的人甚至还会向亲戚朋友借钱,再转借出去。

  民间贷款都到了哪里?数据显示,在温州,90%以上的家庭个人、近60%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规模超过1100亿元。不过,其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的规模高达40%,部分知情人士认为,实际的民间借贷规模远远不只这个数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