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吴晓灵解惑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三大“猜想”

2011年11月09日 1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上海11月9日电 (记者 李佳佳) 经过多年孰强孰弱的争论,沪港愈发认识到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上拥有更多共同语言。9日,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上海表示,上海应与香港加强合作,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

  吴晓灵是在出席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携手举办的“大中华区金融中心”上海研讨会时做出上述表示的。席间,她分别就人民币回流途径、跨境结算对货币政策的冲击,以及人民币在岸、离岸间的套利空间发表看法,“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未来的愿景,当前主要是为了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数据显示,从2009年7月中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中国“人民币结算”累计突破2万亿。而“十二五”规划纲要亦明确“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吴晓灵称:“这一项举动深受市场欢迎”。

  三大途径解决人民币“回流”

  当跨境结算让人民币成功“走出去”之后,如何“回流”就变得至关重要,吴晓灵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允许外商在中国使用人民币投资,以及允许境外合格投资人通过基金方式投资中国的证券市场,即人民币QFII,“这个(第三种)没有实现,还在积极研究之中”。

  目前,中国央行已公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办法,为人民币“走出去”打开方便之门,吴晓灵称,除了回流的方式,其实人民币还可在境外进行融通,“一方面企业的投资需求可以回到境内,另一方面也可形成人民币离岸的融资市场,这些都顺应了实体经济的需要”。

  跨境结算冲击货币政策?

  当人民币跨境结算被更多地用于进口贸易时,业界不免担心由此造成的外汇储备增加是否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带来冲击?对此,吴晓灵的回答是:“担心没有必要。”

  “一个国家的货币想要出去,贸易逆差是一条出路,还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走出去。一来滞留境外的人民币,不会对国内的货币环境产生影响;二来它会替代境外的外汇投资,这样减少了资本项下人民银行收购外汇的需求量,因而也不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谈到香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吴晓灵指出,香港这个离岸市场不要着眼于如何让人民币“回流”境内,而应在人民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中搭好一个服务平台,“这是有利可图,是有空间的”。

  套利不可怕 香港可为“实验田”

  针对境内、外因汇率价格和利率价格产生的人民币在岸、离岸间的套利问题,吴晓灵亦十分乐观,“套利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

  她认为,香港作为一个“实验田”,一旦发生套利行为,监管当局不仅可以借此分析自身的监管度,又可以及时发现利率和汇率水平存在的问题。

  “由于香港是一个完全放开的市场,那个地方出了什么事情的话,对于我们总结教训是一个好事。有这样一个窗口恰恰能够让我们对外开放和资本项下可兑换走得更好。”(完)

分享按钮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