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在月底购买银行超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市民可能要失望了,这类产品目前面临停售的可能。记者昨日获悉,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加强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管理,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目前,很多银行已经主动停售1月以下的超短期理财产品。
有高息揽储嫌疑的产品被叫停
“总行传达下来,1个月以下的产品暂时不发了。”杭州一家股份制银行个金部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该行已经停止发售1个月以下的产品。据业内人士透露,停售超短期理财产品是来自监管部门的要求。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11月11日在2011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表态称,银行业金融机构需坚守风险管理底线,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严防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尚福林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需健全科学的流动性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加强对国际流动性新监管指标的理解和应用,切实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事实上,9月30日,银监会紧急下发了91号文《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再次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并重点加强对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
根据金融界的统计数,从10月底开始,理财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产品发行占比已经明显下降。10月27日到11月2日,银行发行的1个月期以内的理财产品为52只。而9月底那一周的1个月以下理财产品发行量为98只。
记者昨日在多家银行的官方网站发现,除了7天滚动型等常规现金管理型产品外,目前正在发售的理财产品最短一般为31天、34天,只有一家银行的产品有29天理财期限。“1个月以内的产品未必会完全停售,但是那些明显有高息揽储嫌疑的产品,估计是不太会有了。”杭州一位银行理财师这样分析。
理财师建议理财应避免短频快
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锐减之后,那些习惯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该如何应对?中信银行杭州分行贵宾理财经理丁志毅认为,在CPI涨幅逐步回落、货币政策出现宽松预期的环境下,市民理财应避免短频快,尽量减少3个月以下的短期产品的配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0月的CPI同比涨幅5.5%,比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这是CPI涨幅连续第三个月回落,也是今年下半年以来CPI涨幅首次重返6%以下,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11月15日,央行发行520亿元一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为3.4875%。这是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连续第二期下跌。央行上周发行的100亿元一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为3.5733%,为28个月以来首次下跌。
丁志毅说,这些数据传递了一个信息,未来加息的可能性已经极小,货币继续收紧的可能性也已经很小,市场上出现了货币宽松的预期。这意味着未来市场上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有可能会下行。“如果客户的资金短期内没有使用需求,不妨寻找一些收益相对较高、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进行更为长期的投资,这样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锁定收益。”此外,随着债市的走强,他建议投资者也可以关注债券投资类产品。(记者 朱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