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海外热钱撤离中国 我国外汇占款近4年来首降

2011年11月22日 03:48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外汇占款当月余额及环比增减(亿元) 制图 吴尚楠

  >>数据10月负增长 248.92亿元

  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10月份中国外汇占款负增长248.92亿元,为2008年1月份至今近4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这增加了流动性紧张局面,或加速货币政策调整,下调存准的可能性加大。

  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中国外汇占款总额为254869.31亿元,而9月末为255118.23亿元。

  此前,3月份中国新增外汇占款达4079亿元,创出今年迄今为止月度外汇占款增量的高点;今年8月,新增外汇占款曾从7月份的2195.64亿元大幅增加至3769.4亿元,但9月份的新增额降至2472.63亿元。

  外汇占款是央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外汇占款的增多,将直接增加基础货币量,并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币迅速增多。经济学家一般以外汇占款与贸易顺差和实际使用外资间的差额作为衡量热钱入境规模的主要参数。

  >>探因

  1.洋钱在华投资热情降低

  2.与人民币贬值预期有关 3.是美元流动性紧张的体现

  国开证券研究中心宏观分析师杜征征表示,10月避险情绪有所回落,美元指数从近80的高点回落至76左右,但对欧债危机未来预期的情绪并没有实质性回落,因此部分资金从中国撤出,回流本国。此外,国内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行,紧缩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拐点或将到来等,都可能引发了资金的流出。

  金融问题专家、京华智库研究员赵庆明分析这与国际上看空中国经济,尤其是9月末香港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报价出现逆转等因素有关。但赵庆明认为,外汇占款减少未必全是热钱流出,“贸易项下外汇净收入减少、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其他项下流入减少或流出增加等都是可能性的因素。”

  2.与人民币贬值预期有关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这与近一段时间的国际资本看空、做空中国以及人民币贬值预期有关。因对中国经济增长“硬着陆”、地方债风险的担忧,国际资本可能正流向美元资产寻求避险,而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贬值预期使得一些投机资本逃离中国。

  3.是美元流动性紧张的体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京华智库研究员丁志杰指出,从9月底至10月初,欧美债务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全球资金回流美元和美元资产的趋势明显。可以看出,美元开盘后,盘中总是冲高,这意味着全球对美元的需求量很大。而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为了平仓手上到期的美元头寸也需要大量美元,因此,从10月来看,央行在市场上很可能是净投放外汇。此次外汇占款负增长是美元流动性紧张的体现。

  >>影响

  货币总投放量受影响有限

  鲁政委表示,“此次外汇占款规模只下降了200多亿元,与之前几乎每月都增加两三千亿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不会对货币总投放量构成较大影响。”

  同时,外汇占款只是形成货币投放的因素之一,应该关注的是财政存款的年底集中支出,这对货币供应也可能构成压力。

  货币政策获更大调整空间

  鲁政委认为,总体看,货币条件并不会因为外汇占款的减少而发生大的变化,年底前不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年内仍是诸如略微增加信贷额度、调整动态差别准备金率参数、减少公开市场回笼量为主的“微调”。

  杜征征指出,由于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防通胀、对冲多余流动性以及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出现,外汇占款的负增长,给予了货币政策更多的操作空间,预计定向放松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宏观经济研究员付兵涛表示,目前下调存款准备金的可能性已经比较大,但新增外汇占款转负不足以支持存款准备金率马上下调。央行会继续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等方式缓解流动性压力。

  流动性压力凸显

  据WIND统计,11月份票据正回购到期资金3250亿元,加之12月公开市场到期量会进入“冷冬”,仅有250亿到期量,公开市场在短期内很难继续维持净投放。在这种情况下,外汇占款出现超预期下滑,加之中小银行还面临补缴保证金存款准备金,流动性压力将会凸显。

  赵庆明指出,其实央行外汇占款少增、不增甚至净减少,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角度看是求之不得的事。过去几年央行发行创造性地推出和发行央票、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保持流动性的相对稳定。  高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