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金融危机或促中国经济更为成熟

2011年11月28日 09:1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说过去的30年经济发展是以速度为主要目标的话,今后的若干年内,应当以质量为主要目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度、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型步伐,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高度重视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如政策或紧或松、调控或严或宽、价格大起大落、发展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收入分配严重不合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不重视等。这些问题,都是经济步入“成熟期”必须解决的难题,而且是必须在过渡阶段就得到妥善解决与处理的难题。否则,问题和矛盾会越积越多,过渡阶段的时间也会拉得很长,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有人认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明显放慢,明、后两年更有可能回到“8时代”。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金融危机的爆发,可能会让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得更加充分、更加全面,也可能让一些隐藏的矛盾和问题提前暴露、提前爆发。如果能正确对待,有效应对,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经济运行方式转变步伐,金融危机可以反推中国经济尽快进入“成熟期”。

  要知道,尽管经济增速放慢,但是,中国经济仍然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而不是悲观期,中国经济也不会出现发达经济体那样的低迷状态。首先,国内需求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虽然中国也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公,更多是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如果中国能够吸取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训,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更多地向普通劳动者倾斜、向中低收入人群倾斜,国内需求就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第二,投资拉动仍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以后,国有资产投资方面出现了一定的结构性饱和,特别是城市建设、铁路建设、房地产等领域,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但是,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和全局来看,这种调整只是局部的,投资拉动仍然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生产性投资,将成为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经济拉动的主要力量。所以,中国经济不可能出现持续下降的现象,更不可能出现低迷状态。

  第三,出口不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受欧美债务危机及发达经济体经济低迷的影响,未来的5-10年内,出口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企业出口的主要是一些中低端产品,而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其他国家,对这方面的需求并不会明显减少。因此,中国的出口不会出现严重下滑的现象,出口仍然可以给经济发展带来活力。虽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产品出口的档次也会提高,需求可能会变少。但是,欧美国家经济的复苏,又会为经济转型、产品升级提供更多的潜在需求。更重要的,有内需支撑的中国经济,不会因为出口的受阻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反过来又会促进需求的增长。

  倒是如何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的矛盾和问题,让经济尽快进入“成熟期”,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一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目前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既有历史遗留下来的,也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有改革深化不够、思想解放不够、开放程度不够等造成的。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二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如果说过去的30年经济发展是以速度为主要目标的话,今后的若干年内,应当以质量为主要目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度、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型步伐,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要高度重视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宁可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一些,也要确保资源利用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的提高,确保能源消耗水平的下降。

  而就眼前来说,则重点在于有效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灵活运用各项政策手段,克服可能出现的矛盾,实现经济的“软着落”。只要经济不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中国经济仍然可以保持良好发展的势头。

  总之,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冲击和影响,但是,如果能够善于在危机中寻找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新目标,就能有效化危为机,使中国经济更为成熟。(谭浩俊 )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