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亟待跟上
采访中不少投资者反映,感觉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就像“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什么债券型理财产品、银信理财产品、银保理财产品、FOF理财产品、QDII理财产品……各种产品一大箩筐,让人眼花缭乱却又一头雾水。
记者随机走访了广州几家商业银行,年关将至,当提及要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各家银行的客户专员都非常热情的拿出一大摞产品介绍,但若想仔细了解产品情况,客户专员就显得有些不耐烦了:要么说自己上网查阅说明,要么说得先签约才能看具体条款,有的则直接拍着胸脯向记者保证,“产品向来是一经推出客户都抢着买,从来没出过任何问题”。
普益财富的研究员方益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花样百出”,实则同质化日趋严重,眼看年底考核将至,不同银行间的市场争夺战日趋白热化。在各项压力和利益的驱动下,部分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向投资者片面夸大产品收益,隐瞒潜在风险。
过去以存贷为业主的商业银行,面对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的银行理财市场,是否已经做好了向“代客理财”转型的准备、相关的后续管理是否能跟上呢?
据了解,针对银行理财市场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类问题,相关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银行理财市场的规范和整顿力度,相继下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提高合规销售水平,防止误导销售,并重点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
各方呼吁信息透明
“其实我也挺担心的,因为毕竟有些理财产品的收益明显高出同期存款利率很多,作为投资者当然关注银行是如何配置操作的,但很少有银行会定期公布收益情况,一般都是到期日才知道盈亏结果。”陈凌凌说。
调查中记者发现,公众对于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的疑虑来自于大量银行理财产品投向不清、信息公开不透明造成的。广州投资者林威先生告诉记者,资金是投向股市、基金、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还是其他领域,一般来说消费者并不是特别清楚,而商业银行也不会特别说明在不同市场间操作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如果可以取得高收益又将伴随怎样的高风险。“总之就是很糊涂,不透明,一旦把钱交给银行,盈亏就听天由命了。”林威先生说。
广东深天成律师事务所郑绪华律师认为,“代客理财”是商业银行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但普通老百姓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迅速发展的银行理财市场需要尽快健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和监管规则。“是否可以在产品协议中就明确规定,银行须定期向投资者公布资产配置及产品收益的情况,并对产品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给予披露。”郑绪华说。
(作者:王凯蕾)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