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缩水 保卫钱袋子各显神通
股市低迷、楼市限购、存款缩水,老百姓理财的方式也开始各显神通。
在上海一家商业银行国际部工作多年的王怡,选择黄金作为自己的理财产品。
“去年年底买了两根金条,每根100克。”王怡说,“通胀之下,黄金总该是保值的。我也没关心现在的价格,至少比存款好点,也不用像投资股市那样天天盯着。”
目前国内黄金交易所报价大约在每克330元,而年初金价为每克302元左右。经历了近年来罕见的暴涨暴跌行情后,如果投资者从今年初一直持有黄金到现在,理论上也保有了9%左右的收益。在今年如此“困难”的投资环境下,已是为数不多的跑赢通胀的投资品。
资深黄金专家刘山恩说,黄金的金融属性很强,所以在今年极为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依然体现出了抵御动荡的实力。但相比前两年在金融危机中一路上涨的金价,今年黄金价格的波动,也让不少投资者“不寒而栗”,黄金虽然“保值”,但绝不是保证“只赚不赔”。
除了像金条这样的贵金属,古玩、字画等文化艺术品也成了理财的选择。
传统的字画,特别是名家大作,门槛之高不是一般百姓可以想象的。徐悲鸿的《九州无事乐耕耘》在最近的拍卖中,就以2.32亿元的价格被拍下。
除了天价拍卖这种形式,今年也出现了类似于天津文交所这样把文化艺术品电子化交易的方式,并受到很多投资人的追捧。
而在各种民间市场里交易的文化艺术品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这其中的门槛及风险也不可小觑。在上海一家公司里做IT的庄元,今年开始做起了艺术品投资。虽然此前对字画、古玩很有兴趣并有一定钻研,但是真金白银的投资还是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
“我都是从朋友那边拿的货,但是对行情把握不准,现在有的东西就砸在手里了。”庄元说,“有一件瓷器,年中的时候大约能卖到20万,当时想等等,结果现在卖不出去了。”
买到修补过的古玩,甚至是赝品的更不在少数。就连宣纸也有人炒作,也有假货。
上海市徐汇区的书画爱好者王先生一年前从朋友那里花了9000元买了一刀1990年生产的“红星宣纸”,后来经过代理商鉴定,并不是正宗的“红星宣纸”。
旧版人民币、宝玉石、君子兰、普洱茶、小人书、茅台酒……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投资品”,都在今年的投资理财市场浪潮中翻滚浮沉。有专家指出,这反映出在长期负利率背景下,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目的,居民“投资异化”问题容易引发。事实上,一些明显带有“击鼓传花”性质的炒作品,已经出现了泡沫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