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信用卡不设密码更安全?网友信以为真取消密码

2012年02月24日 14:19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听说用信用卡签名比设密码更安全,是不是真有这回事?”近期关于信用卡安全的咨询在本报热线96333十分热闹。记者了解到,这一观点的基础是“信用卡一旦被盗刷,设密码的持卡人通常负全责,没设密码则银行可负责赔偿”。正在舆论往一边倒的时候,昨日,有专家向记者表示,设密码更符合国情,因为“给家门口加把锁,比敞开门更安全”。

  网友信以为真取消密码

  很多人都觉得信用卡设置密码保险些,但因银行内部员工爆料,称信用卡不设密码更安全。部分持卡人对这一说法表示质疑,部分“后知后觉”的持卡人则果断采取行动。

  昨日,在新浪财经举行的信用卡安全微访谈中,网友Kevin_jwy表示,看到微博后取消了所有卡的消费密码。究竟这种做法是否安全呢?

  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在微访谈中说,只要把握一些安全用卡的规则,凭密码用卡是没问题的,如不要给他人使用,保护好个人信息和卡片信息(卡号、密码、三位码),不上不良网站交易,经常更换密码等。

  “对于一般持卡人来说,我更倾向于使用密码。毕竟你们对信用卡的运行不是非常了解。给家门加把锁,总比敞着门稍稍安全点吧。”他说。

  签名消费看上去很美?

  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信用卡不设密码更安全的观点,有业内人士称该论断只是看上去很美。由于持卡人举证的困难很多,尤其是在网络上被盗刷,更是难以举证、难获补偿,指望银行承担过失显然很难。他列举了以下几点:

  第一,挂失的问题。根据银行规定,信用卡被盗刷后的24个小时或是48个小时之内,持卡人须向银行挂失,如果持卡人没有在限期内发现信用卡丢失而去挂失,那么挂失之前产生的损失银行不负责任。

  第二,举报的问题。仅仅是向银行挂失是没用的,在发现盗刷后,还得到警察局报案并被受理,才有可能获得银行或商家的赔偿。

  第三,签名的问题。中国人的签名很容易被模仿,如果进行诉讼需请专家鉴定,而费用也需持卡人自掏腰包。

  第四,跟银行打官司的费用和时间成本不低。即使发卡银行承诺了对部分盗刷款予以赔偿,但是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

  由于向银行索赔的程序比较繁琐,信用卡被盗刷后指望从银行获得赔偿只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算判决商家或银行承担主要责任,通常持卡人也需要视情况承担10%至50%的损失。因此,不设密码更安全的论断也就很难站得住脚。

  保护好个人信息才是王道

  但现实是,国外刷卡凭签名消费仍是主流,他们又是如何保障安全的?董峥表示,这个“惯例”的前提条件是《信用卡发行法》中制定了合法持卡人因被盗等非主观不良行为的情况下造成的信用卡损失,不需要赔偿或者仅需要很少量的负担费用,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合法持卡人。

  有信用卡达人表示,不设密码更安全是有前提的,首先收银人员要严格核对签名守好第一关,而盗刷真的发生后银行要保证持卡人权益。但这两点在国内目前都很难做到,一般盗刷发生后银行都先入账由持卡人承担损失,破案后才能返还,而国外这部分损失是由保险公司先行赔付。

  董峥表示使用密码是目前国情下更好的一种方式。同时,他提醒持卡人在注意安全用卡的前提下,要注意保护信用卡信息和密码。尽量不要使用自己常用的号码,比如生日、身份证号、手机号,并经常更换密码,不要上不良网站进行信用卡交易等。此外,在凭密码交易时尽量用手掩盖密码器,并设置短信提醒、交易金额限制等,并选择一些有失卡保障的银行卡。(记者 肖娟)

【编辑:孟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