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银行高速增长机遇 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
龙年伊始,银行各项经营数据渐次出台,高额的经营利润再次吸引了各方的关注,并引发了范围不小的争论。特别是在实体经济部门利润水平下降且前景堪忧的背景下,银行超高利润水平,自然招致诸多关于行业垄断、利差保护以及乱收费等等的批评和指责。应该承认,这些批评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在中国银行业高度依赖利差收入的情况下,存贷款利率的管制的确为银行提供了相当大的保护。但需要追问的是,利差管制一直就存在,而且在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这种保护的力度事实上是在下降。那又怎样去解释股改之前还问题多多、盈利水平低下的中国银行业,却可以在短短几年中,在利差保护事实上放松了的环境中摇身一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中国银行业的过去现在进行更加全面的考察。
银行业快速增长
纵向比较,自股份制改造完成之后,中国银行业一直都维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年底,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为37.47万亿元,到2011年底增长到113.28万亿元,6年时间翻了3倍多,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其中,2009年更是达到了26.3%;同时,净利润也从2005年的185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412亿元,增长4.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8.96%,其中2006年、2007年、2008年以及2010年的增速都在30%以上。
从资本利润率指标来看,从2005年到2010年间,银行的资本利率维持在15%-17.5%之间,2011年则快速上升到20.4%,这既可能反映银行业绩2011年继续增长,也可能说明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较上一年有所下降。资产收益率在2005-2010年间,基本维持在0.9%-1.0%的水平,2011年上升为1.3%,这说明银行业的资产收益水平在2011年大幅提升。
在收入结构方面,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逐渐提高,从2005年的17.5%提高到了2011年的19.3%。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结算、清算业务占比约为24%,投资银行收入占比23%,理财及私人银行收入占比约18%,银行卡业务则在15%左右。
盈利变化主要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银行业在改革前后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从纵向数据的比较来看,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规模扩张是银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过去十几年中,高速的规模扩张成为中国银行业普遍发展模式。在利差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收入水平与存贷款规模高度相关。银行只需要维持一定的扩张速度,利润高速增长自然得到了保证。从前面的数据也能看到,从2005年以来,银行资产规模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为银行利润的快速提升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第二,利差空间相对稳定是银行高利润的重要保障。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水平基本保持了稳定,是其利润高速增长的重要保证,这既与存贷款利率管制有一定的关系,也得益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提高。不过,在2010年以前,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水平基本维持在0.9%上下,比较稳定且与国际同业相近。但在2010和2011年,特别是2011年,银行的资产利润率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达到了1.3%左右。在存款利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这说明银行的贷款议价能力在2011年有了大幅提高。从这点来看,宏观调控或许也是2011年银行利差拉大背后一个重要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