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超预期降息降准 意在稳增长防风险
央行一改以往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交替使用的操作方式,于27日晚间宣布“双降”,在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之外,下调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定向降准的内容包括: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此番货币政策操作的意图在于进一步增加金融体系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助力稳增长。同时,也有助于防范通缩风险。
时点和方式均超预期
央行此番“双降”,无论是从时点和方式上,都超出许多市场人士的预期。
从时点上看,央行于上周四进行了350亿元的7天逆回购操作,招标利率大幅下降65个基点至2.7%。此前,央行自4月20日降准1个百分点后,已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达8周。
此前又有消息称,本月到期的67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中,央行只对部分股份制行和城商行进行了展期,大型国有银行可能没有展期,到期的MLF抽走了约5000亿元资金。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或已转向,至少宽松力度已经减弱。
再看方式。此次央行“双降”,一改以往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交替使用的惯例,将定向降准和降息同步运用,总量性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并举。之所以未全面降准,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预计6月末银行体系超额备付金水平仍将保持在3万亿元左右。同时,货币市场隔夜利率最低时降至接近1%的历史低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上较为充裕,并不需要普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提供流动性。
对此,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以下简称“中金固收”)认为,央行价格和数量工具同时使用,扭转了关于货币政策转向和力度减弱的预期,其威力可能比前几次只有价格或者只有数量的放松更为猛烈。
目前此次定向降准所释放的资金量并未明确,主要原因是不清楚近期各家银行的“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的达标情况。2014年6月央行宣布定向降准时,曾披露彼时城商行的67%、非县域农商行的80%和非县域农合行的90%符合定向降准标准。
中金固收按照此次平均有70%-80%的存款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测算出针对“三农”和小微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3100亿-3550亿元。截至5月末,财务公司一般存款约2.2万亿元,定向降准3个百分点约释放资金670亿元。据此推算,本次定向降准共释放资金约3800亿至4200亿元。
双降用意:稳增长、防风险
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认为,从短期看,此次政策调整致力于稳增长。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工业增加值增长6.1%,出口增长-2.8%,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但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从前瞻性角度出发,有必要进一步实施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而5月份CPI增长1.23%,PPI仍处-4.61%的历史低位,也为货币政策调整预留了空间。
这是央行自去年11月下旬以来的第四次降息,但与前三次不同,此次操作并未伴随上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央行在去年11月、今年2月与5月三次降息操作中,同步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从1.1倍上调至1.5倍。
贷款利率虽已全面市场化,但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仍然具有较强的导向和信号作用。许多银行的贷款定价仍以贷款基准利率为“锚”,因此现阶段降息仍能带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央行有关负责人透露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6%,较去年同期下降0.91个百分点,创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陆磊表示,定向降准和降息的主要功能仍然是通过增加金融体系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但这仍然需要微观审慎监管、金融业市场准入和直接投融资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举措相配合,才能使我国的融资结构更趋合理。
中国社科院教授刘煜辉认为,防风险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政策基调之一,其内涵是防通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