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开放带来鲶鱼效应 业内建议降低民企准入门槛
金融业开放带来鲶鱼效应 业内建议降低民企准入门槛
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12日电(薛宇飞)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专家认为,此次金融业的开放力度非常大,对国内的金融企业会带来一定压力,但有压力才会督促金融行业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业内建议,在加强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应该对内降低民营企业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
12项措施年底前落地 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快
在博鳌论坛上,易纲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一共12项措施,涉及到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保险、金融资产管理等具体领域。这些措施也聚焦在放开外资持股比例、放宽经营业务范围等方面。
其中,有6项开放措施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落实:1.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2.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3.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4.为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即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从130亿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每日额度从105亿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5.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6.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
在今年年底以前,还将推出以下措施:1.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2.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3.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4.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5.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要求。此外,经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目前沪伦通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将争取于2018年内开通“沪伦通”。
股市的对外开放正在加大,从5月1日起,沪股通及深股通的每日额度将扩大四倍。在易纲宣布上述消息不久,中国证监会也迅速做出回应,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称,这一扩大开放举措,有助于境外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维护市场安全平稳运行。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此次金融开放的力度非常大,可以说是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行业开放进入了第二阶段,也是中国兑现WTO承诺的具体体现。
金融业开放是“与狼共舞” 建议放开民企门槛
邓海清说,中国金融业的整体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放开外资准入限制,则是“与狼共舞”,迫使国内金融业提升服务水平。“这么多年的发展,让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保护是发展不了的。制造业开放这么多年,让中国制造的水平大大提高,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就是一个证明,开放才能赢得发展。”
对于放开外资是否会对中国金融业造成冲击,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已经很强,外资进入对国内金融业的影响不会很大,但会产生“鲶鱼效应”,或将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杨德龙称,外资限制放宽后,可能会挤压一些金融企业的市场份额,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更大一些。银行业方面,一些中小银行的竞争力较弱,外资银行进入后,可能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但对大型国有银行的影响不大,大型国有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很明显的优势,外资想挑战他们的地位,还十分困难。在证券和保险业方面,中国企业的整体水平相对弱,外资对这两个行业的影响,要大于银行业。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eiw)表示,中国金融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被“瓜分完毕”,扩大金融开放后,外资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可能会有所扩大,但却很难改变既有的市场状态。不过,通过引进国外金融投资者,不仅可以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法人治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助力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
董登新说:“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全球,每年有大量的资本输出,但是国内金融机构走向国际的步伐却明显很慢,难以服务中国企业在国外开展业务。放宽金融业外资股比限制,对中国金融企业在全球开展业务,将大有裨益。”
邓海清还建议,在放宽外资进入金融领域的同时,也应该降低国内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业的门槛,实现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他称,中国金融业的管制相对严格,对外主要体现在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对内则是民企准入门槛的管控。
邓海清称,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在金融监管的应用,以及监管层机构的合并,放宽民企进入金融领域的条件已经具备,今后的金融业应该形成国资、外资、民企共同繁荣、相互促进的局面。(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