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基层法官生存现状调查:办案压力巨大 晋升困难

2011年01月21日 20:35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法官威严庄重的外表背后,是工作压力大、风险高的窘迫。工作量超额几乎成为每一位基层法官对自己工作状态的认识。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访了珠三角地区的多个基层法院,深入调查基层法官的生存现状和职业困境。在这些地区,法官的工资收入处于中游,但是,这个行业的压力却令人难以想象。采访中,东莞市第一法院的刘晓宇介绍“每年都有女法官因工作太累而流产。”而与这种工作压力相伴的并不是人人羡慕的高收入,前途也遭遇晋升难。

  基层法官的职业困境该如何破解?

  一个法官最多办案多少起?365天每天要结4.54起

  “我们的结案状元,今年结案1658起。365天平均每天要结4.54起。”在广东省东莞市第一法院的会议室里,院长陈斯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一年审结30多个案件(判决文书还要手写),就可以被评为办案标兵。但如今,一年结案不超过1000件,肯定评不上“先进”。

  一年结案1658起案件的刘晓宇,今年只有30岁。憨厚的刘晓宇并不善言辞,他并不像很多先进典型一样,形容自己多热爱工作,他说,他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压力。“每天看到办公室堆积如山的案卷,我就有强烈的压迫感。就是想赶紧干完,让这些案卷快一点在我的桌子上消失。多的时候一天要开六七个庭。”

  刘晓宇说,现在已经慢慢适应这种没日没夜的两点一线的生活。有一次,在连续加班之后,他于深夜回到家中,突然发现家里停电了,原来电卡上的费用已经用完了。“我们这个工作不适合女孩子,很多人都因压力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发生过好几次女法官意外流产的事情。”

  刘晓宇是个例吗?陈斯院长介绍,东莞市第一法院(基层法院)去年收案50522件,一线法官人均结案数421件。也就是说,每个人全年无休每天得结案1件以上,才能完成工作。

  此外,这不仅仅是东莞市基层法院的现状。在记者走访的广东省、福建两省,多个地区的基层法院有类似的情况:

  佛山市顺德区法院的院长何树志告诉记者,顺德区法院也出现了案多人少,常态加班的情况。顺德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4489件,办案法官人均结案超过330件。

  福建省晋江法院连续13年,接案超万件,而一线法官只有74名,去年的结案状元洪涌结案400多起。院长介绍,洪法官连中午休息的时间都用来写判决书了。其母亲去世时,他也仅仅请假两天。每年从7月开始,全院周六就停休了。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法院全院干警71人,一线办案人员29人,每年接案6000余起,结案状元林德生法官主办全辖区的交通肇事类案件,经常加班到凌晨1、2点钟,每天都要接待辖区内所有交通案件咨询,工作压力造成精神衰弱,常常半夜起来想案子。

  工作起来就像“打仗”,这是很多法官的工作状态。

  什么原因导致案多?经济发展是主因

  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是多名法院院长提到的案件增加的原因。“晋江市是福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常住人口105万,本地有31家上市公司。外来人口200多万。”晋江市法院院长潘丰源介绍,由于外来人口集中,经济快速发展迅速,案件数量急剧上升,尤其是商事案件,和外来人口引发的刑事案件。

  佛山市顺德区法院的何树志院长告诉记者,顺德区120万常住人口,存款1500亿元,户均汽车三台,金融危机之后,案件数量大幅上涨,尤其是劳资纠纷和与外来人口有关的案件。交通肇事案也在增加,占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顺德区农用地每平米的产值超过5000元,有关土地的纠纷也呈现上升趋势。

  东莞市第一法院院长陈斯谈到经济与诉讼的深层次关系。陈院长说,东莞市在30年前,是一个农业县,但是30年后,东莞市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外国人,东莞市已经成为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其实我们的人员也有所增长,1989年至今,我们法院编制增加了10倍,但案件数增长了100倍。”陈斯院长介绍,东莞一地交通事故案件超过京津两市;东莞一市的案件数量超过海南一省的案件数。在民商事案件中,90%的案件原告不是东莞本地人;在刑事案件中,90%的被告人、90%的受害人不是东莞本地人。“我们诉讼数量的增加,与经济高速发展,外来人口增加有很大关系。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代价。”

  什么原因导致法官人少?遭遇编制之困

  “编制”,当谈及案多人少的情况时,多名法院的院长强调了这个词。福建省晋江市法院潘丰源院长介绍,法院的编制是根据常住户籍人口来确定的。晋江市常住人口105万人,外来人口200多万。“我们的编制是50年代定制的,虽然近些年有所增加,但是仍赶不上案件的增加。”

  东莞市法院也遭遇编制之困。东莞市的外来人口有多少呢?陈斯院长形容东莞的外来人口“东莞移动用户1600万,联通用户300万,就算有些人是申办了多个手机号码。保守估计东莞有1000万流动人口。”可是,东莞户籍人口只有180万。法院工作人员的定编也的依据是户籍人口。

  为了解决编制上的短缺,很多法院启用了“聘用制”工作人员。在东莞市第一法院,记者了解到这些“合同制”人员同样繁忙,但没有编制、一年只固定拿2万多元收入。而且这些人只能是“书记员”,不可能因为业绩突出有晋升机会。在佛山市顺德区法院,院长何树志介绍,顺德区法院在编的法官有120名,还有100多名政府雇员。这些人的工资来源于地方财政,他们的待遇也由地方性文件进行确认。但是,不在编制内,意味着他们没有晋升机会。这些工作人员的生存状态和前途命运都受制于体制困境。

  扩编能否解决职业困境?基层法官前途遭遇“透明玻璃罩”

  扩招能不能解决法官职业困境呢?在采访多名法官和院长之后,记者获知,单纯的扩编不仅是财政压力,而且对法官来讲,“人多”也是职业困境之一。

  “一个基层法院,像我们院只是一个处级单位。全院200多在编干警,可处级干部只有我这个院长,你看这些‘80’后的法官,个个都是有学历勤劳肯干的, 可是这些人只有一个能当这个院长,其他人基本上副科退休。”东莞市第一法院院长陈斯告诉记者,东莞市两级人民法院在编的1980年以后出生的干警共273人,占全体干警人数的44.6%。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是2002年以后进入法院的。年龄相近,业绩相当,每次竞聘都是一场优中选优的战役。其实,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困境之一就是头上有一个看不见的“玻璃罩”。

  陈斯院长提出,做“专家型”法官,鼓励年轻法官进修,做研究,并与高校联系,为法官提供进修的机会。“我送他们去学习,跟他们说,学习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不会因为官职的去留而改变。”

  但是,法院工作人员按照公务员体制进行管理,级别直接影响着社会地位和待遇。晋江市法院的院长潘丰源认为,加班和扩编不是解决目前“案多人少”状况的好办法,最好能够提高办案技巧,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发生。比如,加大基层调解的力度,依靠社会力量,而不是法院力量化解矛盾。

  在采访中,法官中也有另一种声音,他们希望由案件的难度和数量来合理定编,而且提出让法官打破行政级别,直接根据办案数量和业绩在职称上进行考评,而待遇与职称挂钩。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