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武汉晚报:以法治撬动道德沉疴

2011年04月19日 06:51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背景新闻温家宝与国务院参事座谈 指道德滑坡已到严重地步

  4月14日,温总理在与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谈到“道德”问题时,用了“道德滑坡已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来形容。总理引为例证的,包括百姓熟悉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确如总理所言,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国民素质和道德力量是国家能否强大,是否受人尊敬的要素。而道德的滑坡,近年来在很多领域均有反映。除了不良企业在食品安全上的失律,还有部分知识精英在学术上的诚信失范,某些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中的失职,不少老板在年底面对工人薪金时的失约等。

  思想家卢梭曾发表过关于道德与发展的论断,即物质文明每前一步,相伴的是精神不平等的深化和道德的堕落,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也实证了此观点。这种论断,为当下道德的滑坡提供了缘由,但也带来深重的危机感——如果市场经济高速行驶,物质文明飞速发展,人的道德与素质却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失衡带来的后果难以想像。

  然而,道德不是尖端学术,也不是法律法规,它攻克不来,设计不出,制造不了,强制不得。它是个人私德与大众公德的集合体,是人们价值观的内化,是一种“软实力”。它是全民族的共同课题,没有谁能单指责别人,三鹿也好,双汇也好,它们是大众批判的靶子,却不是批判者可以站到道德制高点的理由。

  如何挽回道德水平?社会的运转,依靠两道规范,一是外在的法律约束,一是内在的道德自律。在现实中,法律与道德既有冲突又有统一。很多实例会出现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状况,但就内在而言,法律与道德均是提倡美好、善良、规范、公平,只是角度不同。因此,就目前而言,法治应是撬动道德沉疴的好支点。

  今年年初的两会,宣布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已形成,迈入法制化轨道。这一概念是指“有法可依”基本实现,但接下来的“依法,执法”等问题仍待解决。

  诚信失范的行为,从法律角度看,在法制完备的情况下,大多已触犯法律。比如食品安全事故有《食品安全法》,论文抄袭有《著作权法》,欠薪有《劳动法》,如果对这些失信行为,以法律标尺“格式化”,依法惩戒违法行为,是先从外在发力,要求个人和集体进行自我约束。

  事实上,即便不从道德角度出发,但以法治发展论,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也是必由之路。只是在道德失范明显的事件中,尤其强调法治的作用,强调失信应该付出的代价,可以阻断不道德行为的效仿与蔓延。鲁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