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光明日报:“背书”应对采访折射官场怪象

2011年04月28日 08:4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武安钢铁调查——难回答的钢铁产能问题”。当地发改局官员马科长面对记者询问钢铁产能的问题,先是无言以对,再是答非所问;不管记者怎么问,镜头中的马科长坚持用“背诵背景材料”回答,并多次表示“不讲了”。马科长乐呵呵地涮了记者一把,当然也顺带把观众涮了一把。

  该怎么评价“马科长背书”这个很像滑稽小品的一幕呢?我觉得,把不满的板砖都送给马科长,肯定有失公允。就事论事,在当地政府部门里,马科长不过是个小人物。武安市增加钢铁产能是违规的,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作为“具体分管”的小科长、小人物,你让他怎么说、说什么?正说反说似乎都不对——说不违规,说不通;说确实违规,他未必敢说;可是,上面又“逼”他接受采访,记者也“逼”他说明情况,“逼”急了,于是就随便搜刮几句答非所问的套话来应付。从马科长的角度看,先打太极,打不过去了,再直接说“不讲了”,这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观察这位小人物马科长,人们不觉得他多么惹人生气,倒觉得他一脸“憨厚”,也多少有点让人同情。在有些地方,官场上本来就流行照本宣科、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之类,过于责备一个小人物在镜头面前“背书”,是不是太简单化了?

  毋庸讳言,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原则”二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很多时候,这个“原则”不是党纪国法、规章制度中体现的原则,而是一种框框。老老实实把自己圈在这“框框”里面,你就平安无事;你可以不讲对的,但你绝对不能讲有悖“原则”的。只有不出“框框”,不偏离“原则”,你出现闪失的几率才会降至最低。凡是不违背大原则、大方向的正确的话,哪怕是正确的废话,你天天重复,不厌其烦地照本宣科,也绝对没问题;不过,一旦你出了“框框”,就可能会惹上麻烦。所以,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稳扎稳打”之类,在某些语境下往往被视为高的境界。

  照本宣科,套话连篇,尽管叫人不胜其烦,但某些人却是乐此不疲,原因就是这样最安全。由此看,被“逼”到麻烦边缘的马科长,以“背书”应对,以不变应万变,既是出于自我保护之本能,也是某些干部常态思维使然。然而,这种思维下谈何为事业发展负责,为解决问题尽力?此种所谓的常态思维使人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其实是非常要不得的。马涤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