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浙江警方斩断跨省贩毒链 毒贩在饭桌吹牛被举报

2011年04月29日 08:1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案发地点: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案发缘由:一男子在酒桌上吹牛称“随便弄几克就能发”,被群众举报

  近日,陈某等9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贩卖毒品罪被浙江余杭警方依法移送检察院提请逮捕。至此,经过近半年缜密侦查,一个重特大贩毒团伙被一网打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建国以来最大贩毒案成功告破。

  据悉,在行动当日,警方缴获冰毒1.2公斤、麻古380粒,毒资27万余元(其中港币2.85万元),钢珠枪1把,钢珠弹218颗,扣押运毒车辆3辆,彻底摧毁了一条四川通向杭州的贩毒通道。

  饭桌吹牛

  毒贩进入警方视线

  2010年10月底,余杭禁毒大队接群众举报,有一本地男子在酒桌上吹牛说:“老子现在有的是钱,随便弄几克就能发,赚钱容易……”

  虽然这只是一条很模糊的线索,但是禁毒大队民警立即着手展开了调查。

  这名爱吹牛的男子姓沈,余杭人,有一份正当的工作,是杭州一家制药厂的一名管理人员。民警暗中跟踪了他两个星期,发现他经常进出娱乐场所,晚上住的是宾馆。调查中还发现,沈某入住过的房间里散落着矿泉水瓶、吸管等吸毒工具,民警初步判断,他很有可能是在吸食冰毒。在进一步的侦查中,民警发现沈某并非只是一个瘾君子,而是一个以贩养吸的“小毒头”。

  去年11月中旬的一天,沈某开着他的车子来到杭州某小商品市场,在一家服装店门口接了一名男子,车子在外兜了几分钟后,沈某就把该男子送了回去。

  经过多次排摸后,民警证实该男子就是沈某的“上家”,每次沈某要货了,就会和对方联系。沈某也有他的“下家”,他会拿一部分货自己吸食,一部分贩卖给其他吸毒人员。

  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民警认为沈某的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涉毒人员众多的犯罪团伙,而他只是金字塔中间的一层。为了彻底摧毁这一犯罪团伙,余杭警方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开展案件侦破工作。

  顺藤摸瓜

  贩毒通道浮出水面

  跟沈某见面的男子究竟是谁?为什么两人每次见面都在服装店门口碰头。为了查清真相,民警以顾客身份来到服装店。店主是一名年轻女孩,在聊天中民警得知与沈某见面的男子正是店主的男朋友夏某,于是民警围绕夏某展开了调查。

  今年30岁的夏某是浙江温岭人,在杭州呆了好几年了,和女友一起经营着一家门面不大的服装店。经调查发现,夏某也是一个以贩养吸的瘾君子,他除了和沈某联系频繁外,还跟一个中年男子接触过。

  中年男子没有正当工作,可是近段时间以来却频繁存、取款,基本上每隔一周他就会往四川的一张卡里打钱,而隔个两三天后他的卡里就会有一笔钱入账。之后,民警证实该男子就是夏某的“上线”陈某。

  45岁的陈某来自四川,10年前就来杭州了,在杭州某高档小区有一套住宅。陈某的吸毒史可以追溯到10年前,那个时候他还在四川老家,因为染上了毒瘾被劳教过一次,但这对他似乎不起什么作用,父母因此十分心寒。为了让他脱离那个吸毒圈,父母将他送到了杭州。来到杭州后,陈某依旧摆脱不了毒瘾的困扰,长年的吸毒让他入不敷出,加上毒品的暴利让他有了以贩养吸的想法。

  民警顺藤摸瓜,很快找到了供应毒品给陈某的范某。就是这个范某从四川将毒品运到杭州。至此,一个以陈某为首的重特大贩毒团伙浮出水面,一条从四川流入杭州的贩毒通道逐步清晰起来。

  今年3月23日上午,民警获得线索,范某已带着毒品准备坐长途客车从四川出发前往杭州。

  3月24日凌晨2点,范某到达杭州。10点,范某拎着一个黑色塑料袋来到陈某的住处,警方瞄准时机抓获范某和陈某,并在陈某的住房里搜出了两大包冰毒,350粒麻古,缴获毒资16万元。与此同时,其他抓捕小组也相继行动,分别抓获夏某、沈某等贩毒团伙成员及涉案人员共22名。

  据范某交代,他是东北吉林人,今年43岁,从小就是个孤儿,缺少父母疼爱的他自打小时候起就跟小混混一样,长大后也不务正业,还染上了毒瘾。毒品吸食一次起码要300元,为了满足自己吸食毒品的欲望,范某不惜铤而走险,踏上了贩卖毒品的不归路。范某每个星期都会来杭交易一次,为了防止身份暴露,他每次都是带着毒品坐大巴车到杭州,整个行程需要一天的时间。据了解,范某总共给陈某送过7次货,每次都会带上100来克,有时会更多。

  据办案民警介绍,陈某从上家拿来的冰毒价格一般在每克300元到400元,而他转手的价格高达800元到1000元,赚取的差价有一倍多。

  目前,余杭警方正与四川警方积极配合,力求再挖出掌握毒品源头的犯罪嫌疑人。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通讯员 胡冰 朱敏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