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透视中国饮酒行为法律与道德:为何醉驾要入罪?

2011年05月03日 07:5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透视中国饮酒行为法律与道德:为何醉驾要入罪?
5月2日晚,北京交警在广渠门桥对过往车辆进行例行检查。记者 杨慧峰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将从行政处罚上升到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当天凌晨,广州、深圳、北京、重庆等地交警部门纷纷设岗,查获多名涉嫌醉酒驾驶者,他们将被以“危险驾驶罪”提起诉讼,面临刑事处罚。

  不当饮酒猛于虎。如何才能让饮酒回归怡情悦性的本位?倡导健康文明的酒风酒德应是当务之急;更重要的是众人当齐心协力、戮力践行。

  法律对不当饮酒说“不”

  4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大了对饮酒与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这次修改主要是为了和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相衔接。该法案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意味着,“醉驾入罪” 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

  饮酒并非只是私事、小事,饮酒不当,可能饮出罪来,法律开始对不当饮酒严肃说“不”。

  其实,对饮酒说“不”并非始自今日。纵观历史,自夏禹绝旨酒及周公颁布《酒诰》以来,历朝历代禁酒令并不鲜见,其目的大致为了防止政废国亡,减少老百姓滋事生非。新中国成立后,对饮酒与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的处罚力度也不断加大,但还仅仅局限在行政处罚的范围内。

  及至今日,酒成了人际交往的粘合剂。劝酒词浩如烟海,花样翻新。“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出血。”这个著名的劝酒词盛极一时,是对酒的公关地位的真实写照。酒风酒德越来越异化,拼酒逼酒陋习愈演愈烈。由劲牌公司领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饮酒人群迅猛 “扩军”了近13%,每年有11万多人因过量饮酒导致酒精中毒死亡,60多种因过量饮酒引发的疾病日夜威胁着国人健康,70%以上的家庭暴力事件和80% 以上的恶性交通事故,也以饮酒过量为罪魁祸首。

  饮酒危害的最低标准是不伤及他人,但是,现在饮酒不光危害自己,更屡屡突破底线,伤及他人。一幕幕酒后恶性交通事故,令人惊骇。公安部交管局某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数字:仅2008年—2010年三年间,全国共处罚酒后驾驶192.8万起,其中醉酒驾驶29.1万起。这位负责人认为:“在一些地方,酒驾仍然屡禁不止。因酒驾导致的恶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根本原因还在于酒后驾驶违法成本太低,不足以从内心警醒震慑那些喝酒开车的人。”

  “醉驾由行政违法衍变为刑事犯罪,反映出这一行为的猖獗与危害之大。‘醉驾入罪’,对于近年来醉驾案频发、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不啻是一剂猛药兼良药。”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夏建国说。

  饮酒乱象三宗罪

  在人们的意识中,饮酒似乎只是个人独抒性灵、自得其乐的私事,不值得研究。但是摆在面前的一份报告有助于人们改变看法。这份由劲牌公司联手中国保健协会、中华医学会等机构,历时数年实践而成的“健康饮酒中国行”调查报告,通过调研问卷、现场咨询、展览展示等多种手段,取得了大量的关于中国饮酒人群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我国第一份系统的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该调查活动始于2007年,主办方先后调查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17个社区,共有近4000万人参与其中。

  报告揭示的情况令人忧虑。

  忧虑一:半数以上成年人无健康饮酒意识,只有极少数的人具有正确的饮酒观念。三成的人认为酒是公关的好媒介,认为喝好才能成事,崇尚斗酒拼酒。一部分人对“不宜饮酒”认识不足,百无禁忌:近三成的人曾经在开车、操作机器或进行危险作业前饮过酒。这些不当行为是饮酒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

  忧虑二:饮酒人群呈低龄化趋势,健康饮酒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情。由于饮酒在某种程度上常常被看作是长大成人、融入社会的一个标志,令成长中的青少年心向往之,因而饮酒人群在这个特定年龄阶段也颇为集中。调查显示,近两成的人在18岁以前就开始饮酒,而且他们的饮酒观念更差。

  忧虑三:被动饮酒广泛存在,使得饮酒频次较高,且单次平均饮酒量超出国际安全标准。调查发现,六成的饮酒人群有过量饮酒经历,近七成的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超出了国际安全饮用标准。

  人们的饮酒心态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唯恐待客不周,主人脸上无光。二、借酒联络感情。三、争强好胜,酒场作战场。四、迫不得已,不喝会误为驳人面子。五、借酒消愁。

  透过以上种种心态,我们可以看出,饮酒行为负载了太多的功利性。饮酒之外,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因而绝大部分饮酒人群一直处于被动饮酒状态。被动饮酒已经成为饮酒乱象背后的最大诱因。

  对酒文化颇有研究的上海大学教授、古文字学家杨逢彬说:“在我国这个熟人社会和人情社会,酒在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和凝聚剂作用特别突出。但酒酣耳热,往往使人容易忘记法律法规,使人失去警惕,产生不理性的行为。”

  健康饮酒任重道远

  酒本诚敬奉宾、怡情悦性之物,杯酒自娱,历来称为雅事。要使饮酒回归雅趣,功夫当在法律之外。倡导良好的酒风酒德,培养健康的饮酒习惯,已经刻不容缓。

  夏建国指出:“政府部门要做好表率作用,狠刹官场上的不正酒风。”我们看到,一些政府部门在改变公务员狂饮乱象方面,已经迈出了一步。 2007年,河南信阳市推出针对公务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的禁酒令。随后,河南南阳、开封、许昌、驻马店、商丘和洛阳相继加入公务员禁酒队伍。今年3月,河南省会郑州也加入了。至此,该省半数省辖市相继推出了禁酒令。湖北、山东、湖南等地也出台了公务员禁酒令。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禁酒令,各地方检察院纷纷跟进。

  酿酒企业也行动起来。劲牌公司联名国内学术界诸多专家,向全社会发出《健康饮酒倡议书》,呼吁共同关注中国人饮酒健康状况,倡导“适量、健康、文明”的饮酒新风尚。他们搭建“健康平衡的智慧”讲坛,宣讲“健康饮酒”理念。此外,出版《饮酒指南》等健康饮酒读物,对“健康饮酒”观念与知识进行普及传播。据悉劲牌公司还将联合有关媒体,在全国开展《酒德铭》征集活动。

  杨逢彬说:“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但也良莠互现。发掘传统酒文化的精华,注入时代内容,传之久远,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当法律越来越严厉地介入饮酒的时候。我们有理由期待,饮酒应该离法律越远越好,让饮酒重回闲暇时光,成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赏心乐事。这既是愿望也是鞭策,更是我们应努力践行的。 (本报记者 夏 静 通讯员 汪晓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