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起,一项与日记有关的新制度在河南中牟官场实施:全县所有科级以上干部,都要写日志,记录每天工作具体情况,并且自我打分。
一本干部自写的日志能反映出几多真实?在外界褒贬不一的争议中,诞生将近两个月的这项制度在中牟推行如何?效果如何?
新规
官员每天都要写“日志”
“安排明天茶庵、大韩庄两村到县劳保所缴纳养老保险。”“处理村民××的信访问题。”
这是朱庆红写在本子上的两句话,字体工整。
5月19日晚上,身为中牟县大孟镇武装部长的他,吃过晚饭,按照一个多月来的惯例,安排第二天具体工作。
而他的这个本子,有一个长长的名字——中牟县科级以上干部工作善抓具体日志(档案)。
“日志本是县委给我们发的,科级以上干部人手一本。”朱庆红说,发的目的,在于要求他们,把每天干的具体工作记录下来。
翻阅黑皮白纸日志,日志每一页上方,印有格言警句,如:“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干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名句下方分有上午、下午、晚上三档,一天一页。拿到日志之人,便需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况,依次条理清晰地填写。
缘起 连维良“顺口溜”催生新政
新政缘起,得从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的一个批示说起。
郑州对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改造,工程长期停工。今年1月13日,获知此事的连维良,以顺口溜方式做了批示:“该具体的不具体,逼着书记管具体;书记不该太具体,停工逼我不得已;如果层层抓具体,书记何需被具体?落实本就靠具体,深入只有抓具体,突破更需抓具体,为民全在抓具体。甩手掌柜不具体,不负责任不具体,官僚主义不具体,君为何类不具体?既然一切靠具体,问君何不抓具体?领薪理应抓具体,为官无由不具体,如果人人抓具体,何来怨声恁具体?”
3月7日,中牟县召开常委会,县委书记杨福平说:“基层工作无一不具体,基层干部的职责和基本功全在抓具体,县、乡干部都属于基层干部,都应该成为工作抓具体的高手、能手。”在他“速将连书记批示转发全县股级以上干部学习,并作为今后工作的警示铭”要求下,日志新政在中牟落地发芽。
保障 不写日志,不能提拔
为求稳妥,中牟县新政伊始,选5个地方试点。随之制定干部工作善抓具体日志(档案)制度,4月1日全县推开。该县科级以上干部,都在记日志范围内。为了防止一些干部把日志“琐事化”,组织部门制定了“查、晒、收、用、存”的监督机制来配合制度落实,每人日志,都有人查看。
中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段长海称,工作日志实行分级调阅;每季度将中层以上干部的工作日志晾晒;工作日志实行每月小评、半年小结、年终总结。组织部还定期随机抽查日志,评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在朱庆红看来,制度诸多条例中,最有“杀伤力”的,是升迁依据这一条: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选用干部和评先评优时,必须提供干部抓具体的表现(数量、能力和效果)日志,没有记录工作日志的干部,视为没有政绩档案,不能提交县委组织部部长办公会和县委常委会研究,不能提拔使用。
效果PK
正方:
清闲岗位的干部
也得找事情做了
官场生活,丰富多彩,一些不适合公开的“工作”,该如何记录?是否过滤?
究竟哪些不适合记录?一位官员笑了:“吃喝应酬也是工作,谁敢记?”
段长海称,新政施行以来,没有发现应付日志的负面典型,都很认真。并且,效果也是不错的,“一是提高了官员办具体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养成了有始有终的好习惯;二是促进干部责任心,一些清闲岗位干部,也得找事情做了;再就是让领导监督下属有了载体。”
朱庆红也说,通过记日志,让他工作思路更清晰,今天干啥,明天干啥,有了条理性。
一位干部月总结写道:日志制度,提高了干部干具体事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干部干好事,干成事,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水平。
反方:
作风转变不会立竿见影
有评论人认为,中牟新政可能催生一些“吹牛皮匠”,导致“会干的不如会写的”。
众说纷纭中,中牟一长期与官方打交道的李姓市民说,记日志以来,官员们的确都很重视,每次去他们办公室,都能看到日志本,可作风转变,还不能明显看出来,因为官场风气,不是一两项政策就能立马转变立竿见影的,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转变过程。(河南商报记者 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