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6月1日,我国实施的“限塑令”将满3年。“限塑令”刚面世之际,曾引起全社会热议,然而现今记者走访发现,如今的“限塑令”正面临影响力逐渐消退的尴尬。
“竞争这么激烈,如果塑料袋收钱,谁还来买我的东西?”在长春市临河街一家农贸市场,一位蔬菜摊贩一边对记者说,一边顺手从摊床边拽下一个塑料袋,熟练地递给顾客。
“‘限塑令’刚出台时,一些店铺确曾拒绝免费提供塑料袋,但随着时间推移,‘限塑令’好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市民宋小姐说,“现在我出门也很少自带购物袋了。”
2008年6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限塑令”,即“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时隔3年,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各大超市仍在坚持“塑料袋有偿使用”,但在一些农贸市场,“限塑令”已形同虚设,在小超市、小吃店,超薄塑料袋的销售和使用也随处可见,商家安然地“馈赠”,消费者坦然地接受。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一组数据显示,限塑令实施后,我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的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亿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应该说“成效明显”。但这项利国利民之举,当前为何日现“疲软”?
“配套监管没有跟上,限塑令面临执行力考验。”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沈颂东说。人民网一项相关调查也显示,有34.2%的网友认为,“限塑令”遇尴尬源于“尚存监管盲区”。
“经营者为了招揽生意,消费者为了图方便,因而执法力度的大小,是限塑令能否落实的关键。”一位网友表示,工商、质监、交通等部门应联合执法,对超薄塑料袋的生产、经销、运输以及使用的商户常抓不懈,堵住其流通渠道。同时,政府还应拿出一定财政补贴,鼓励零售商户向顾客提供环保购物袋。
“多措并举,‘限塑令’才能走得更远。”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晓群建议,明确限塑工作的责任人,建立集大众监督、媒体监督、政府职能部门监督为一体的立体监督体系;同时,补充鼓励性条款,因为“原有规定都是禁止性条款,没有鼓励和示范性措施”;此外,还要积极研发推广物美价廉的替代产品,并大力普及“限塑”知识,提高消费者和经营者的环保意识,改变买卖双方离不开塑料购物袋的习惯。
“仅仅指望通过对塑料购物袋收费来‘限塑’是不太现实的。商家完全可以把这些成本摊到商品上,再免费向顾客提供塑料袋,实际上买单的还是消费者,而最终全体国民都要为白色污染买单。”李晓群说。记者 彭冰 通讯员 王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