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悬赏三千举报“吃空饷”管用吗?

2011年06月23日 08:5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要铲除“吃空饷”顽疾,与其悬赏“深喉”举报者,不如要求各单位彻底公开财务信息,方便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日前,江西修水县清理财政供给人员“吃空饷”情况启动,决定对举报“吃空饷”者,经查实每例给予第一举报人3000元奖励。(6月22日中国之声)

  各地“吃空饷”案件频频曝出,留给公众巨大的想象空间。修水县清理“吃空饷”,初衷值得肯定。人们也愿意相信,这并非无聊的作秀,而是针对“吃空饷”的真实亮剑。只可惜,清理行动软肋颇多,让人担忧其实际效果。

  一来,清理行动采取的依然是“既往不咎制”。换言之,只要单位如实申报就不予追究责任,似乎禁止“吃空饷”的国家法规,自本次清理行动才刚刚实施。“吃空饷”本质上就是腐败,是该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如果老是置法律于不顾地搞“下不为例”,“不如实申报将怎样追究责任”云云,可能就不会具有威慑力。

  举报“吃空饷”者奖励三千,看上去是亮点。然而,普通公众对单位“吃空饷”情况一般很难掌握,因为有关财务信息从来就不对外公开;最有能力举报的,只能是单位内部的“深喉”。问题是,为了三千元而得罪领导甚至“众叛亲离”,吸引力是否太小了?在举报人保护机制如此不健全的当下,举报者必然会担心遭遇报复;不要搞到最后,反倒成了领导“剪除异己”的手段。

  “吃空饷”之所以泛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权力失范。如果不能在约束权力上发力,运动式的清理行动恐怕最多也就是“割韭菜”。要铲除“吃空饷”顽疾,与其悬赏“深喉”举报者,不如要求各单位彻底公开财务信息,方便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搞运动式清理的“下不为例”,只会纵容“后清理运动”的变本加厉。既然“吃空饷”是违法行为,就该发现一个严惩一个,让法律责任追究到位,让基于法律责任追究的严惩严查,成为“吃空饷”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舒圣祥(会计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