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网上热卖“人皮面具” 暗藏隐患监管尚属空白(图)

2011年06月24日 10:30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网上热卖“人皮面具”暗藏隐患监管尚属空白(图)
商家在网上推销这种仿真面具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阅读提示

  昨日,本报官方微博转发了一条被网友广泛关注的消息——在淘宝网上出现了不少售卖仿真面具的卖家,这些面具使用硅胶材质,厚度不到1毫米,无论是纹理、颜色、毛发,都与人脸极其相似,佩戴“变脸”后,效果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对此,网友们戏称,好莱坞的“变脸”大片将在身边上演,而更多人担忧,如果仿真面具被非法使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记者调查

  网上热卖“人皮面具”

  昨日,一条名为“古代易容术惊现淘宝”的微博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并迅速成为微博中讨论的焦点话题。被广为转发的微博中称:“淘宝网现在有卖仿真面具,这种面具厚度不到1毫米,硅胶制成。虽然店家在网上警告称‘请勿用于非法’,但如果这种面具真的流行开来,会发生什么,你懂的!”

  昨日,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仿真面具”,立刻出现497条销售链接,售价500元~600元。记者点开一个售价600元的“美容仿真面具”链接,其中介绍:面具厚度为0.1~1毫米,原料为硅胶。脸部有“真人的纹理和肤色”。基础面具只植入眉毛,需要植入上面胡子的650元,上下胡子的700元,有粘贴在脸上和有弹性黑绳系在脸上两种。网页中,店主发出“警告”,称“本产品请勿用于非法,否则后果自负”!店主透露,面具是固定表情,佩戴后不影响说话,他们的面具能使用一年以上。

  记者发现,从店铺发布的照片来看,面具的仿真度确实很高,该卖家一个月内已销出20多个面具。

  网友看法

  仿真面具暗藏隐患

  对于这些做工精细的面具,网友们的反应不一。有人打趣称:“古龙笔下的‘易容术’重出江湖。”而很多网友则表示担忧,认为戴着假发、墨镜、面具,马上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如果用于违法,会给警方破案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昨日,记者查阅得知,国内几个城市都发生过歹徒使用高仿真面具进行的银行ATM机盗窃案件,不法分子作案时佩戴面具,掩盖真实面容,达到蒙混ATM智能监控设备的目的。去年年底,江苏就曾发生不法分子头戴酷似某明星的高仿真硅胶面具、分8次盗取储户4万余元的案件,作案者留下了虚假的录像资料,转移了警方的视线,大大增加了破案的难度。

  此外,去年4月份,美国俄亥俄州也上演类似案件,一名白人劫匪从道具商家购买了“好莱坞级”的硅胶仿真面具,将自己化装成黑人,一天内连抢4家银行,瞒过了监控设备和警方的眼睛。

  部门表态

  仿真面具监管尚属空白

  昨天下午,省工商局市场处副处长李所安和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分别表示,他们在对网络交易的监管中,还没有接到对此类高仿真面具出售情况的相关限制及规定。“这种东西属道具类,像马虎帽一样,对它的监管规定还暂时处于空白。”

  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郑州分所主任李煦燕认为,这样的仿真面具流行的确存在风险。“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作案工具,一旦犯罪分子戴了这样的面具进行犯罪活动,就有了迷惑性,给案件的侦破带来难度。”李煦燕建议,作为一个相对的新生事物,用好它的价值的同时,也应引起公安部门和工商部门的重视,加强对此类特殊商品的管理。

  昨晚截稿时,淘宝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将会对这些店铺进行调查,但暂时不会撤销这些商户信息,因为还没有接到任何与此销售直接相关的投诉。“我们在进行调查的同时,如果收到有效的撤销请求,将会进一步做出处理。”(大河报 记者杜一格王玮皓文洪波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