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上海公民警校从微博粉丝中招生 年龄最小仅15岁

2011年06月24日 10:46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海市公民警校第八期上周开班,40位市民成为学员,他们将在今后1个半月里参观刑侦总队、警务航空队等,向一线警官学习警务技能,从中亲身感受警察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学员,是从18个区县公安分局和“明星警察”的微博粉丝中选拔出来的。

  去年3月,上海市公民警校在社团局注册,挂牌成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先前举办的七期,培训学员2000余名,学员大多来自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改在微博粉丝中招生,还是第一次。上海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张学兵对此表示:让市民了解警察、支持警察,对维护城市安全很重要。

  第一次面向社会招生

  6月17日下午,开班。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会议室里,坐着公民警校第八期的学员们:许建华,是杨浦区民警谢明萱的微博粉丝,52岁,自由职业者;蒲依妮,虹口区民警邹克耀的微博粉丝,15岁,虹口中学学生……

  “这个班学员的年龄跨度大,覆盖面广。”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市公民警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郑万新说,前七期学员来自“公家单位”,为公民警校的运作“热了场”,打好了基础;现在,可以让更多市民来体验警察工作了。

  微博是公民警校面向社会招生的第一个窗口。今年以来,上海公安系统已开设微博超过200个,吸引了100多万粉丝。其中,“社区达人”徐志刚、“新马天民”王玺等的微博尤其受欢迎。好奇于警察工作的微博粉丝们,成了公民警校社会化招生的“生源”。

  公民警校为市民学员精心设计了课程。有趣,是第一特点。比如警校为学员设置了一块“魔屏”,让学员对着屏幕上的目标练枪法,与“魔屏”配套的设备会模拟雨雾,甚至在30秒内“刮”起12级大风……实用,是又一大特点,学员们将会去市应急联动中心,看着外滩实时监控画面,听如何利用110有效报警的讲解。

  为了落实这些有趣又实用的课程,市公民警校与市应急联动中心、公安博物馆、警犬培训基地、水上公安局、警务航空队、交警总队、反恐总队、特警总队、刑侦总队(刑警803)、市公安局监管处等合作,建立了10个教学基地;还聘请“示范交警”陈栋、“反扒高手”陈峥等30多位资深警官担任“志愿教官”。

  “警察在乎市民的看法”

  “微博粉丝们的能量很大。我们希望这些粉丝把自己在公民警校的所见所闻所感,多发帖、多分享,一传十、十传百,让更多市民了解警察工作。”说到在微博粉丝中招生,市公安局政治部教育训练处副处长、公民警校校长助理范立华解释,这是在网络时代应该善用的一条“高速路”。

  美国全国公民警校协会会长理查德·鲍尔斯曾提出一个著名论点:“百姓不是觉得警察没尽到责任,就是觉得警察超越了权限。”而公民之所以对警察抱有负面看法,往往是因为不了解警察的工作,因此需要主动设置警民交流的平台。1985年,美国第一所公民警校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成立。“有些人报名来警校,是想来找茬的,但经过13个星期的课程,80%的学员形成了正面看法。”

  “警察在乎市民的看法。”上海公民警校教官告诉记者,美国同行经验是:80%-90%的警察工作是“有关服务的”,而“有关处理罪案的”不到10%。上海大致也一样:警察主要面对的不是案犯,而是百姓,“社区导向”正成为上海公安的工作主线。

  目前,上海正在开展“五小警务”,以“小案件查破、小纠纷化解、小隐患排查、小困难相助、小防范提醒”,致力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平安和谐。而警察实际工作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现象是,110成了“万能热线”:警察们早上要处理跳舞健身噪音吵扰引发的纠纷,晚上要上门劝解夫妻矛盾……从现实出发,得到市民的理解与配合,对做好工作意义重大。

  警力有限,民力无限

  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理查德·鲍尔斯如此评述开办公民警校的意义:“沟通的渠道打开了,更重要的是,社区得到了利益。”很多美国公民警校的毕业学员,加入了公民警校校友协会,继续支持警察工作,参与社区服务。范立华说:“这正是我们的期望,市民不仅理解了警察,而且协助和参与警务工作。”

  这样的趋向已经出现在上海。小杰是上海市公民警校第一期学员,去年7月毕业。毕业后,他利用QQ群和BBS组织起“上海市公民警校校友会”,目前成员已发展到1000多人。公安部门邀请校友们参与“实岗任务”。今年春运期间,大家到铁路上海南站、虹桥交通枢纽参加执勤。今年5月,小杰们还参加了上海交警“交通宣传日”活动。

  据介绍,上海市公民警校的社会化招生将成为常态,下半年,或将改“单位推荐”为“自主报名”。此外,公民警校的课程在今年9月还将进入高校,成为上海大学本科生的一门2学分选修课。(记者 王宝来 通讯员 钱月明 见习记者 沈竹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