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青少年犯罪多从初二逃课上网开始 暴力化倾向明显

2011年07月11日 16:1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青少年犯罪多从初二逃课上网开始

  “80%的未成年人犯罪跟网络有关联。”

  最近举行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与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上,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透露的一系列调查数据中,出现了这个令人侧目的数据。

  关于网络管理的讨论迅速借“80%”温度回升。暑期已至,网络与犯罪的“联系”也让家长们倍感忧心。网络到底应该怎么管?是盯紧网吧还是建造“绿坝”?怎样才能预防青少年犯罪?在这一系列的争论开始前,不如先听听数据的发布者是如何看待这个数据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厅长万春近日也曾表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流动、闲散和留守未成年人涉网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当记者带着“80%”的疑问而来,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秘书长操学诚开门见山地指出——

  “他们多数从初二开始逃课上网,

  既而跟社会上的人交往”

  网络本身并不必然导致犯罪。但是,通过我们2009年对18个省、2010年对10个省的未成年犯管教所共计3018名未成年犯的抽样调查表明,很多孩子确实受网络不良影响比较大。

  我们的调查有一个环节,就是问这些孩子自己觉得犯罪和网络有没有关系,他们写下了上网聊天不良交往、网络游戏沉迷、抢劫上网费用等因素。在我们和200多名未成年犯访谈过程中,大部分人也确实认为其犯罪和网络的不良影响是有关系的。

  这些孩子里,侵犯财产类犯罪如抢劫的占到60%以上,其中有很多都是因为上网没钱,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影响了他们。

  比方说山东有一个未成年犯,晚上在同学家借宿,夜里恍恍惚惚就把同学的爷爷给杀了。这是个比较极端的案例,他觉得自己还是在网络游戏里,已经把现实和虚拟世界分不开了,这是极端的网游沉迷。

  网络的影响,除了沉迷,还有就是在网吧和网聊当中会有不良交往。这些未成年犯中间的多数都是从初二开始逃课旷课,他们逃课出去主要的活动就是上网,之后通过网络跟社会上的人交往。另外还可能受到黄色信息以及游戏中暴力的影响;同时,网络也会对他们产生价值观上的影响;据我们调查,60%的未成年犯都跟社会上的违法犯罪人员有交往。

  网络和未成年人犯罪之间产生关系,大致有这些情况:因为上网费抢劫盗窃,沉迷网络导致网络和现实分不开,或者是在网吧中发生的一些冲突,还有就是在网吧和网络上的不良交往,再有就是网上诈骗。

  受访者中80%多多少少都有上述的情况,这也就是80%这个数据的来源。

  但我们的结论并非是网络必然导致犯罪,互联网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关键是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我们认为,犯罪这个结果,是网络沉迷与家庭教育不当、逃学旷课、不良交往等一系列因素相互叠加造成的。

  [批注]

  低龄化、成人化、暴力化倾向明显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调查分析报告将在7月份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未成年犯罪的数量增长势头初步得到遏制。

  万春也做过相应的表述,即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比例近年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提请逮捕和批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数比2005年分别下降21.18%和26.85%,批捕数占逮捕总数的比例为7.47%,下降3.4%。同时万春表示,未成年人犯罪组织化程度增强,犯罪低龄化、手段成人化、暴力化倾向明显。

  网络监护、网络内容分级、网络实名、网吧管理,当网络被打上暴力、色情这样的标签之后,“绿坝”这样的“防护系统”和一系列措施横空出世,迎合了很多人的紧张和担心。操学诚认为——

  网络不是问题,只是一个渠道和工具

  网络只是一个渠道、一个途径。我觉得网络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巨大进步,就像当年的电视一样。当年也有很多人害怕孩子沉迷电视,现在看来这已经不是问题了。

  对网吧的管理,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都很重视,很多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我们看到,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诸如城乡结合部的地方,那里网吧管理得并不严格。再说,手机上网现在也很方便啊,这就不只是管理网吧的问题了。

  对于网络游戏,作为国家的新兴产业是要发展,但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怎么样照顾到社会责任?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

  为何普通孩子可以从网络中选择正面影响?

  网络有正面影响,有负面影响,为什么普通孩子选择的是正面影响,而未成年犯选择的则是负面影响?

  我们也在一些比较好的学校和一些普通中学生当中调查,普通中学生也上网,他们能很理智地对待上网,对上网时间的控制也很自觉。他们会玩一些游戏,但进得去也出得来。他们对网络世界有一种强大的自制力,或者说有一个自己的目标,把上网仅仅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可能因为他们在学校里能够自我满足的途径比较多,所以没必要通过网络去实现什么。

  而网络沉迷的症状在未成年犯的身上就比较严重。这些学习成绩不太好或者存在家庭问题的学生,可能会把网络当做社交甚至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沟通渠道。因为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了,所以会在网络上寻找精神寄托。

  [批注]

  应该教育孩子了解危险

  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孩子上网”的问题,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其官方网站上给父母的建议是:“我们社会的每个部分都是存在危险的。教育孩子们了解这些危险,并且采取适当的措施去保护他们,他们就能够从网络上的知识财富中获益。”

  “41%的未成年犯恨过自己的父母。”操学诚介绍,很多未成年犯在选择从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原因的时候,家庭关系差、家庭残缺、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占有很高的比例。据此,操学诚认为——

  家长“一盲一忙”,让网络成了“坏事”

  网络的问题在中国有点特殊性,特别是与家庭残缺和学校应试教育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家长的“一盲”和“一忙”,导致了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特别明显。

  在国外,父母也是网络一代,会对孩子上网比较熟悉,对于上网跟孩子的沟通交流也比较容易。国内的情况,父母对网络不太熟悉,孩子却是网络一代,在网络问题上,父母常常引导不了孩子。

  我们在发达城市的调查当中也感觉到,孩子们的网络素养比他们的父母还要高,这个时候父母就很难监管。父母很担心孩子,想知道他们上网究竟在干什么,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引导。这就是一“盲”。

  另外一点,我们现在很多的父母都非常忙碌,社会压力大,几乎没有什么时间跟小孩沟通。特别是现在80后都为人父母了,基本上是把孩子交给上一辈人来带,这也是问题。家长一“忙”,孩子很可能因为与家长、与老师沟通不畅,转而到网络上找到自己的世界。

  [批注]

  家庭建设才是预防犯罪重点

  这些未成年犯,家庭教育不当、父母离异、父母在外打工不在身边的情况都占有很大的比例。预防犯罪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家庭建设上,这可能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主要的因素。

  为人父母,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挤出时间与孩子交流,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家庭作的不好,孩子在学校又得不到很好的关怀和引导,那么对学习就很难产生兴趣,就有可能沉迷网络,寻找一些刺激性的、负面的信息。

  [较真]

  他们能去哪儿?

  受访人:操学诚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秘书长

  我们调查的这些未成年犯,走向犯罪也都是有个过程的。逃学、旷课、接触不良少年、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这些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前兆,有这种行为的未成年犯在60%以上,绝大多数孩子经历了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只是家长和学校,社会方面引导的力度也是不够的,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未成年犯中高达46%以上的孩子经常逃学旷课,逃课干什么去?上网的占71%,在社会上跟朋友混的占53%,闲逛的占44%。他们在逃学之后进入游离状态,所受到的影响跟他们能接触到的社会文化生活很有关系。

  现在治理不良网吧,我们调查就发现问题了,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等一些不太发达的地方,你不让他们去网吧的话,他们去哪儿?

  我们也有个调查,他们经常去的场所是什么?选项里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电影院、台球馆、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比例最高的还是网吧,占七成以上;之后是游戏厅,占49.38%;台球馆占45.64%,歌舞厅占48%,洗浴中心占28%,电影院占11%;而像图书馆只占6%。

  网吧对这些未成年人来说是最廉价或者最容易消费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看看电影、玩玩游戏、聊天娱乐。反观他们所在的社区,少年宫、文化馆、图书馆这样的娱乐设施是比较少的。(秦亚堙 宋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