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中国最牛山寨局长”狂骗四年一审获无期徒刑

2011年07月21日 08:52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打着所谓的司法部下属机构“中国天平调查员管理局”的大旗,顶着自己炮制的“局长”名头,章宁泉四处招摇撞骗,以收取分支机构、办事处设立费用、管理费用、配发调查专用车辆并收取费用或者更新调查专用车辆等为名,先后诈骗人民币千余万元。7月20日上午,被称为“中国最牛山寨局长”的章宁泉终于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等来了他的一审判决。

  法院认定章宁泉犯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同时被判的还有章宁泉的同案犯罗国波,他被认定犯诈骗罪,与曾犯其他罪行并罚,决定对其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4000元。

  一个“山寨局长”,利用炮制的假身份,竟然能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骗遍全国7个省市,诈骗金额高达近1600万元,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玄机?宣判后,记者从本案的承办检察官——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公诉二处葛燕处了解到,被害人之所以屡屡落入圈套,除了章宁泉骗术高明外,当前社会就业形势艰难,培训市场混乱,各类评比活动泛滥以及各种特权现象屡见不鲜,都在客观上为章宁泉的行骗提供了土壤。

  就业形势严峻

  趁机招工敛财

  如今已年近半百的章宁泉系浙江人,虽然只有高中文化,却因为租用了一栋司法部原来的办公楼就摇身变成了“中国天平调查员管理局”的“局长”。这个自称是司法部分支机构的天平调查局可谓“五脏俱全”,不仅有局长,还设有政委、党组书记、副局长、处长、办公室主任等职位,所有职员身着和警察制服非常类似的服装,“局里”还存有大量伪造的身份证、新闻出版总署记者证、特别通行证、司法标志等。

  靠着这身行头,章宁泉招摇过市,公开行骗。“招收调查员,解决事业编制”是章宁泉最直接的骗术之一。

  2004年4月至2008年6月期间,章宁泉打着司法部下设机构的名义,以帮助安排工作并可以解决事业编制为诱饵,先后招收了34人成为“中国天平调查员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的调查员,每名调查员都要缴纳管理费、培训费、服装费等数万元,最高的达到5.8万元。而仅此一项,章宁泉就骗得人民币134万元。

  葛燕分析说,章宁泉此项骗术之所以能够屡屡成功,除了其伪装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外,更重要的是他抓住了大多数人急于找到一份稳定工作的心理。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前,就连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研究生都很难进入到国家机关工作。而章宁泉刚好利用了这一点,打着国家机关的旗号,谎称能够解决公务员编制或事业编制实施诈骗。而被害人一旦信以为真,为了能够争取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使生活不富裕,也会心甘情愿掏出数万元的各种费用。“从被害人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那些需要担起家庭重担的壮年男士,还有一部分是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

  各类评比活动混乱

  “山寨局”乘虚而入

  章宁泉的第二项骗术就是开展名不符实的各类评比和指定用品活动。

  根据法院最终认定的犯罪事实,章宁泉曾经虚构“中国北京天平侦护护卫总队”,指定某鞋业有限公司作为专用皮鞋的指定生产单位,骗取该公司皮鞋共计1460双;又虚构其受委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好产品、好品牌”调查评比活动的事实,骗取上述公司制作的价值98万元的1万套铜牌、证书外壳等物品。

  此外,章宁泉抓住受害人的心理,利用自己虚构的“山寨局”,打着司法部指定“全国调查员专用车辆”的旗号,骗取浙江省某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汽车共计41辆。骗术得逞后,章宁泉接着又以其局机关承诺帮助推销众泰牌汽车为由,直接以借款的名义从该公司骗得人民币400万元。

  葛燕告诉记者,章宁泉的此项骗术则是钻了目前各类产品评比或指定用品活动泛滥的空子。

  “网络上大大小小的评比无数,众多消费者只是盲目地信任评比结果,却很少考虑这种评比到底是由谁组织的、该主体是否具有组织此种评比的资质与条件、评比的结果是否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准许进行公布、是否合法有效。”葛燕说,再从商家的角度来看,现在很多商品的包装上都印有“某评比活动金奖产品”、“某某团队指定饮品”、“某比赛指定服装品牌”等,可评比主体没有具体资格限定,评比的入围条件一般都是参选商品缴纳一笔可观的报名费用,而评选的结果往往都是由缴纳报名费的数额来决定的,此类评比的结果其实可信度很低。但由于消费者不深究,商家也就乐此不疲。这种混乱的局面也给“山寨局”的诈骗行为留下了空间。

  培训市场鱼龙混杂

  巧立名目大肆行骗

  除此之外,开设名目繁多的“培训”也是章宁泉获利的主要来源。

  据检察官介绍,打着“调查员培训”的旗号,章宁泉用自己虚设的“中国天平调查员管理局”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大肆骗取钱财。而为了让受害人更加深信不疑,章宁泉还利用其注册成立的“北京天平视点社会调查事务所”向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同原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署办公)递交过有关申请,申请与该部门合作开办商务调查员培训班。可是章宁泉虚假宣传的面目很快就被识破,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在同意合作仅3个月后就终止了合作。可章宁泉却没有就此收手,仍然向招收的调查员承诺由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有关职业资格证书,骗取各地下岗及失业、待业人员的钱款。

  对此,葛燕分析说,目前社会上的培训可谓层出不穷、名目繁多、真假难辨。有针对各种职业等级考试的外语培训、技能培训,也有针对很多热门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很多培训参与者都希望通过培训和考试增加自己就业、升职的砝码。可实践中,培训领域鱼龙混杂,存在着大量只有“培训”之名,毫无培训之实的培训机构和课程。对此,我国的法律、行政法规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限制性规定,任何公司企业只要在工商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内加上“培训”,即可以在社会上开展有关培训方面的经营活动。而花样繁多、名称各异的培训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行骗敛财的乱象。

  本报北京7月20日讯  

  案意

  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章宁泉何以行骗长达4年之久?个中原因令人深思。事实上,章宁泉的诈骗手段并没有“创新”,但他却将原有的各种诈骗方式用到极致。他的行骗手段招招击中要害,抓住了被害人难就业、想“一举高中”、享受“特权”的心理,利用了部分企业家想通过获批“政府指定专用”的形式提升品牌的心理,屡屡行骗屡屡得逞。“山寨局长”如此之牛的背后昭示的是民众的不良社会心理以及非正常的隐形需求。只要这种隐形需求一日不除,那么也就如同姜太公钓鱼一般,还会有“愿者”上各种骗者的钩。

  □ 非常案件   

  本报记者 李松 黄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