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大众日报:警惕“彭宇案”效应代际传递

2011年08月29日 15:15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正当网友们还在纠结“天津彭宇”的命运,关注案件的二审结果时,一条微博在几天里已经悄然被转发了上万次,评论达几千条。杭州一名高一新生将帮助倒地老人的事情告知家长后被训斥,愤而在网上发帖,称“在场那么多成年人都没有反应,只有我这个未成年人打了电话,为什么不去批评他们却来训斥我?”。(近日《重庆晨报》)

  这名孩子热心助人的行为当然值得褒扬,但其家长训斥孩子的做法,在当下“天津许云鹏案”正在审判发酵的时节,也完全可以理解。好多网友都表示,倘若自己是那个孩子的家长,即使不训斥孩子,也会好好给孩子上一堂课,坚决制止孩子以后再去做类似的好事。也有网友替孩子感到庆幸:那位倒地老人只是喝醉了酒,如果真的是摔伤了,恐怕就是另外一个结果。

  前有南京彭宇,今有天津许云鹏,一例例鲜活的教训让人不寒而栗,人们都在重新审视着见义勇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见义智为”不再是针对与坏人做斗争而言的,而是被专家赋予了崭新的认识:去扶老人之前可以跟旁边人说一声,我是帮忙,不是我撞倒的,或者和几个人一起去扶,这样相互之间都能作证,避免纠纷,既保护了自己又帮助了别人;如果是开车发现了倒地老人,那就把车停在离老人至少200米远的地方,然后再约起几人前往救助……

  遗憾的是,如此“见义智为”的“救人守则”尽管看起来天衣无缝,但也不见得为所有人接受,尤其是家长,还不至于有耐心给孩子传达这么多的救人知识,他们怕孩子对这些守则不能做到完美操作,那还不如干脆禁止孩子去做呢。其实,绝大多数在场的成年人恐怕也会这么想。因为,救人既然是一件可能产生麻烦和纠纷的事,在自问尚未掌握好分寸之前,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

  问题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救人如救火,原本无需丝毫迟疑的事情竟然变得如此踌躇不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更可悲的是,人们对救人的警惕乃至恐惧已经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代际传递。可以肯定地讲,杭州的那位高一新生虽然一时郁结在网上发帖,发泄自己对家长的不满和困惑,但他用不了多久,就一定会理解家长训斥他的良苦用心了。可一旦如此,原本纯真善良的心灵,将被蒙上多少无端的“恐怖灰尘”啊。而当他长大,当他拥有了成年人的视角和思想意识,当他也拥有了下一代,他会不会又将这种观念进一步传递下去呢?当所有的人都在这样教育着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所期待的那种社会公共道德体系,何时才能建立起来?

  那么,究竟有没有好的办法终止这种可怕的代际传递?当然有,解铃还须系铃人。彭宇案固然无法翻案了,但目前的这起“天津许云鹏案”却是一个改正的契机。其实天津的这起案件在判决起来并不复杂,许多法律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根据《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只要原告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证明许云鹏撞了她,许云鹏就不该被判赔偿。

  概而言之,只有当法律对类似的案件表现出足够的程序正义的时候,所谓的“见义智为”才有可能让位于无须片刻迟疑和思量的见义勇为,社会公共道德体系才有望逐渐建立起来。(辛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