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走在了安全前面
溶洞内怪石嶙峋,四处悬崖峭壁,布满钟乳石尖,水汽弥漫……
事后人们才反应过来,探洞头盔,作为探洞首要必备装备,在这次本应该由它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场合,一开始就缺席了。
“除专业的探洞头盔外,涉及攀岩、攀冰、探洞等高难度户外运动需要的专业设备,九江市户外用品店没有,江西户外用品店市场也为零,只有在一线城市大的户外用品店才有售。”九江某户外用品经营商向新法制报记者解释说,这意味着九江乃至全省的户外运动只停留在休闲层面。
店主称,这一行驴友中的3人,出发前曾到店里购置了溯溪鞋、潜水电筒、强光电筒、防水袋等设备用品,当时他多番提醒驴友,头盔很重要,要注意安全,甚至劝他们取消这次活动。
一位资深户外活动人士说道,探险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探险经验、救援知识和必要的装备,缺一不可,探险者自身的条件也很重要。
熟悉“雨过天晴”的驴友都知道,他是高度近视,在水汽弥漫的溶洞内,戴着边框眼镜在封闭式的全黑环境里行走、攀爬,其危险性显然被忽略了。
“受征服欲所驱使,他一个人走在了大家的前面,以为不可能出现意外。”“雨过天晴”的铆劲被多位老驴友提起。
这样的疏忽,让一个平时热情诚实、乐于助人者就这样走了。
而“雨过天晴”只不过追求户外活动这一时尚的又一“殉难者”。
近年来,随着户外活动的兴起,很多人将之作为一种时尚来追求,而对于挑战自我的欲求也在不断攀升,越来越多人迹罕至的山峦、峡谷、洞穴成了驴友们的探险胜地。与之相对应的是,事故开始频繁发生,并呈上升态势。
2010年6月8日,北京驴友穿越夏特古道时发生事故,造成1死1失踪,8人受伤;2009年7月11日,34名驴友在万州穿越潭獐峡时遭遇山洪,16人遇难,3人失踪;2007年3月,在一次驴友组织的户外活动中,年仅24岁的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栏目编辑“夏子”(网名)命殒灵山;2002年8月13日,北京大学登山队“山鹰社”在攀登希夏邦马峰西峰过程中,5名学生遇难……
2010年度中国户外安全事故调研报告(中国紧急救援联盟蓝天救援队发布)显示,户外事故主要集中在夏季,10月份最高有42起,其次是7月份有27起,8月份有23起。
报告收集了22个省份的户外事故,其中以北京和陕西为事故高发地区——陕西有40起,遇难人数15人,为全国最多;北京有33起,遇难人数为4人(3人溺亡,1人心脏病突发)。
事故原因中,迷路是户外事故的主要原因,占户外事故的51.6%以上,而迷路的主因是对户外知识缺乏,自身能力不足,准备不充分。
在江西,有上千家户外探险俱乐部,有数以万计的探险爱好者,由于组织松散,几个人一招呼就敢组织户外运动。“随便找根绳子就敢攀岩,毫无野外生存技能就敢进山。”江西省登山运动协会秘书长张文清曾这样介绍江西的户外探险。
“户外运动必须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户外运动。”“云峰碧涛”痛定思痛地说。“户外运动首先是加强安全意识,探险设备、物资准备充足,像探洞还需安排驴友留守洞外,做好安全保障。老驴友不能以经验忽视设备的重要性,团队需要互相团结,任何时候都不能作出一些掉以轻心、马虎的选择。”
8月24日,朱朝艺接受新法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探洞不能求快而应求稳,这次出事很可能就是手抓空而从高处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