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西梧州市民投诉称,当地的交通干线桥梁“桂江一桥”经过了近一年的整修后刚刚通车,就产生了裂缝,现在又开始重铺沥青。梧州市政管理局局长梁冰表示:“我们政府是有责任心的政府,宁愿先通车,通车虽然路难走点,质量差点,但是起码通车了”(9月28日《北京晨报》)。
梧州市政管理局局长的“起码通车了”一语一经网络曝光,便迅速成为了一种新的网络流行体——“起码体”。“起码体”的流行,表明了众多网友对这句“官场雷语”的愤慨。通车重要还是质量安全重要,本不是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问题。但到官员的口中,工程质量不仅完全让位于通车需要,就连语气都是那样的理直气壮。
本质上而言,起码如何如何,暴露出我国官场一种比较流行的为官哲学。在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面前,许多官员追求的不是工程能为市政带来多少实效、能为市民提供多少便利、质量是否达标、安全是否有保障,而是片面追求进程的高速推进与工程如期完工或提前完工。显然,在部分官员的为官哲学中,他们只追求能出现一个结果,而不在乎结果如何,更不再乎过程如何。
只在乎出现一个结果的表现有两种:其一,要求献礼工程必须竣工的行政命令特别多。在许多官员看来,竣工就是为民服务,就是肩负起了责任,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殊不知,工程是首先应该做到保障质量这个前提的。因为急于献礼而提前竣工的许多工程很快因为质量问题被曝光,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安全事故。今年7月初,云南新三公路试通车第二天即发生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伤,号称“史上最短命公路”;其二,“大干多少天”之类的标语特别多,鼓足干劲没有错,但“大干多少天”之类的标语往往将人的力量扩大至无限,以至于忽略客观规律。工程质量问题,也就成了一个问题。
“起码如何”应是一种底线;公众期待的则是希望听到官员多说几句“确保如何”。希望官员在“起码如何”与“确保如何”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如其不然,官与民的鸿沟将被进一步拉大。(王传涛 教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