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法制日报:“起码通车了”暴官场底线哲学

2011年09月29日 17:4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广西梧州市民投诉称,当地的交通干线桥梁“桂江一桥”经过了近一年的整修后刚刚通车,就产生了裂缝,现在又开始重铺沥青。梧州市政管理局局长梁冰表示:“我们政府是有责任心的政府,宁愿先通车,通车虽然路难走点,质量差点,但是起码通车了”(9月28日《北京晨报》)。

  梧州市政管理局局长的“起码通车了”一语一经网络曝光,便迅速成为了一种新的网络流行体——“起码体”。“起码体”的流行,表明了众多网友对这句“官场雷语”的愤慨。通车重要还是质量安全重要,本不是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问题。但到官员的口中,工程质量不仅完全让位于通车需要,就连语气都是那样的理直气壮。

  本质上而言,起码如何如何,暴露出我国官场一种比较流行的为官哲学。在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面前,许多官员追求的不是工程能为市政带来多少实效、能为市民提供多少便利、质量是否达标、安全是否有保障,而是片面追求进程的高速推进与工程如期完工或提前完工。显然,在部分官员的为官哲学中,他们只追求能出现一个结果,而不在乎结果如何,更不再乎过程如何。 

  只在乎出现一个结果的表现有两种:其一,要求献礼工程必须竣工的行政命令特别多。在许多官员看来,竣工就是为民服务,就是肩负起了责任,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殊不知,工程是首先应该做到保障质量这个前提的。因为急于献礼而提前竣工的许多工程很快因为质量问题被曝光,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安全事故。今年7月初,云南新三公路试通车第二天即发生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伤,号称“史上最短命公路”;其二,“大干多少天”之类的标语特别多,鼓足干劲没有错,但“大干多少天”之类的标语往往将人的力量扩大至无限,以至于忽略客观规律。工程质量问题,也就成了一个问题。

  “起码如何”应是一种底线;公众期待的则是希望听到官员多说几句“确保如何”。希望官员在“起码如何”与“确保如何”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如其不然,官与民的鸿沟将被进一步拉大。(王传涛 教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