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老太太”的命题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持续困扰着国人,有媒体探寻“第一张骨牌”上的主人公——四年前的南京彭宇案各人后来的命运,惊讶的发现:老太徐寿兰为躲避“骚扰”搬家;彭宇因忙于应诉无奈中从南京某通讯公司辞职;辩护律师高式东离职,因辩护能力被质疑“事实清晰的案子最终输掉了官司”;主审法官王浩被调离法院去了鼓楼区挹江门街道办。
一件件、一回回的报道与讨论,并没有强有力地将我们拽出泥淖,大家仍在良知与现实困境中茫然。正因如此,回过头去解剖“彭宇案”这只最早的麻雀,可能会发现一些更为深刻的启示来。
启示一,常识溃败,人人都是受害者,结局必然是陷入“互害”的社会纠结不能自拔。彭宇案当时,社会一片惊诧,“局中人”呈现各异:有明显吃亏的彭宇,有貌似占了便宜的老太;有强势的法官,有弱势的律师;有极度愤慨的,也有毫不在乎的……时过境迁,一切“标签”都是浮云,所有人都是受害者。老太太得到的“骚扰”似乎并不正当,彭宇的辞职让人同情,法官的调离也让人感慨,即便
是我们这些旁观者,只要家中有老人、有病人,在这种氛围之下,你能说自己的内心没有蒙上不安的阴影吗?“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常识被击溃了,过分拨弄利益算盘的结果,造就了“互害”的土壤,具体的受害,潜在的受害;直接的受害,间接的受害,只有方式不同,没有本质的不同。
启示二,道德不仅是一种倡导,更需要着眼于每处细节的“建设”。这些年,我们常把道德作为“务虚”的内容,觉得它要靠倡导呼吁、靠教育营造出来,所以我们非常重视“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这当然没有错,但不应忽视硬币另一面:“道德建设”也需要强有力的主动出击,通过外在力量对于错误制造者进行干预、约束,实现“纠偏”——当道德堤坝受到冲刷时,谁在向溃败之处及时地倒上固坝的沙袋?
挽救道德滑坡,更需要以务实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儿。
在“扶老人困境”之下,只有从彭宇案中挖掘出全面的启示,做出深刻的反省,才能派生出更多指向未来的积极力量——否则,跌倒的就不仅仅是案中人,倒霉的更是日常的道德,和我们具体的每一个人。(普沙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