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指纹信息无需大规模集中采集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级公安系统中所持有的指纹采集仪,此前的用途主要是对犯罪嫌疑人和接受调查的人进行指纹采集,受限于采集的成功率不高,有时需要多次采集,以确保指纹信息的清晰准确,为此,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几分钟内能搞定一个人的指纹算快的了”。有基层公安分局的民警提出,若要进行大面积指纹采集,估计要对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工作量太大了,而且人手又不足”。
在技术实操层面,还有人提出:那么多在城市里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要到哪里采集指纹信息?是在暂住地,还是要回到户籍地?如果是在暂住地采集,会不会加重城市公安机关的工作量?如果回到户籍地,考虑到时间、花费成本,打工人群会不会愿意舟车劳顿返回户籍地配合采集?
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对此表示,二代身份证中所使用的专用芯片在设计时已经预留了指纹信息储存区,也就是说,公民可以通过换领、补领身份证来登记指纹信息,无需大规模集中采集指纹信息。同时,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也可以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服务,引导、鼓励公民自愿登记指纹信息。
有政协委员提出,随着身份证的智能化发展,除了加录指纹信息,是否还能增加其他的生化信息,比如血液、DNA等,以方便在义务献血和紧急输血时能有效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对此,公安业界人士表示,目前这种做法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采血、检验、保存等环节均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操作性不强。
信息安全
身份证从此安全无忧?
人们更关心的是,身份证加录了指纹信息,是否就能有效避免信息被盗用的情况出现?身份证是否从此就能安全无忧?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表示,在身份证中登记的指纹信息,是“数字化的指纹特征点”,因此,能够有效保护公民的指纹信息安全。
痕迹检验专家余穗生对此解释,所谓的“数字化指纹特征点”,应该理解为指纹信息以一串数字编码的形式录入,直接连入计算机进行读取比对,而不能直观还原成指纹图像,避免了被不法分子随意盗取,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据悉,目前世界上已有56个国家和地区在证件中加入指纹信息,如印度就在去年9月启动了一项采集人口身份信息的工程,内容除姓名、性别、住址、出生日期之外,还包括照片、指纹、眼内虹膜扫描记录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王太元教授认为,指纹的重复几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大大降低了错误识别的问题,如果再加上血型和照片,重复的概率几乎为零,要想伪造一张血型、指纹和照片都一致的假身份证,几乎不可能。
稳私争议
泄露公民信息最高罚50万
两年前,广州白云区警方就曾对公共娱乐服务场所从业人员实行“五提取”监管机制,即提取照片、身份信息、指纹、DNA(唾液)和笔迹,但该做法一度招来争议,认为侵犯了个人隐私。“不少人总会将指纹采集和打击犯罪联系起来,认为指纹属于公民个人隐私,只有犯法的人才会被采集指纹,这种认识不太对。”广州市公安局一警官告诉记者,在国外,采集指纹的做法很常见,群众也乐于配合,因为有利于保护个人安全。“如今通过立法形式将采集指纹的范围覆盖到所有公民,那关于隐私、公平的争议应该就能平息了。”该人士表示。
据悉,为了防止公民的指纹等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草案进一步严格了保密任务和保密责任,对于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以最高50万元的罚款。 ●南方日报记者 洪奕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