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长江日报:公车治理不能“对车不对人”

2011年10月31日 11:04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央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京召开全国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会议。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指出:截至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动员部署、登记自查、审查核实等目标,全国党政机关共认定违规车辆17.95万辆。对于已经审核认定的违规车辆,必须处理到位,该收缴的收缴,该退还的退还,该调剂的调剂,该拍卖的拍卖。(10月28日《新京报》)

  5月12日,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启动。5个月之后,违规公车数量出来,算是一个“成绩”。此次公车治理,主要采取“登记自查、审查核实”这两种方式,如果调查更深入些,违规公车恐怕更多。另外,这里所指的违规公车主要是指公车配备上的违规,并不包括公车私用等其他违规行为。简单的“登记自查”就可以发现这么多问题,可见公车问题何其严重。

  对违规公车的查处,领导小组负责人要求“必须处理到位”。但“该收缴的收缴,该退还的退还,该调剂的调剂,该拍卖的拍卖”,实在难说处理到位。“对车不对人”,公车违规了,倘若只是收缴退还了事,公车治理哪里有“长效机制”?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曾表示,对于公车私用问题,“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他强调,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是公开透明,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是民主监督。此次公车治理“登记自查”,没有引入民主监督,治理从简。

  早在2004年,中央和各省市也曾开展自查自纠,要求各地各部门如实填报《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这些年来各地为了严禁“公车私用”,出台了多少规定和处罚条例。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公务用车还在自查自纠,实在让人遗憾。

  公车治理之所以难,根子就是权力不规范,公众监督难,或者说监督了也没用。譬如这17.95万辆违规公车,为哪些地方政府所有,为何会出现违规,哪些官员应该对此负责,难道不应该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问题摆上桌面,查处才不会暗箱操作。

  有学者说,拒绝社会介入,反腐将走向死路。公车泛滥的根源在于权力不能受控,公车改革要顺利实行、落实到位,唯有约束住官员手中的权力。无疑,这需要智慧、决断以及强力推动。(南望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