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山东商报:“假者打假”反思也该高调

2011年12月06日 11:24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2月4日下午,河北邢台市公安局桥东分局通过网络发布消息:自称拥有曹操墓造假的十多项铁证而一夜之间蹿红网络的“学者闫沛东”,真实姓名为胡泽军,其实是一名网上逃犯。2005年,他因冒充记者骗人钱财而被邢台警方列为网上逃犯,目前警方仍在追捕。(见本报今日A7版) 

  “打假”之人造假,且被指涉嫌多起诈骗案件,无疑具有釜底抽薪之效。那些力挺曹操墓属实的人可以长吁一口气了,而为曹操墓焦头烂额的安阳相关官员似乎也可以如释重负了。但是,必需厘清的一个基本事实是,造假之人也有权利打假,打假是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不能因为胡泽军曾经涉嫌诈骗、涉嫌造假就否定他具有打假的权利。由此便引伸出一个现实命题:胡泽军造假是一码事,曹操墓是否属实是另一码事。

  纵观胡泽军涉嫌违法的行为,既冒充某媒体记者先后诈骗受害人王某人民币56000余元,也有在曹操墓事件中吹嘘掌握虚假证据,这些行为一旦被证伪,特别是他声称自己有曹操墓造假的十多项“铁证”不属实,确实是对倒曹派一个巨大打击,但是不能说胡泽军涉嫌造假了,就自然而然地推导出曹操墓属实,两者不存在逻辑关系。

  一个很显见的事实是,质疑曹操墓的人很多,胡泽军只是其中一个,而且相比于其他学人,胡泽军是最名不副实的一个“学人”,他被打倒了,但其他质疑派还在,曹操墓是否属实,并没有定论。

  其实,更值得反思的是,胡泽军这样一个有前科的人,一个不学无术的骗子,为何能够摇身一变成为学术红人?首先,这自然与胡泽军善于蛊惑、巧妙抓住受众心理有关。比如,他自称己从事三国文化学术研究及魏晋南北朝考古21年,足迹遍布冀豫;在曹操墓事件处于胶着状态时,他常有惊人之语,声称自己拥有“曹操墓”造假的一系列证据,并且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再比如,他声称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参与造假,并将假文物埋进墓内再挖出来冒充,又宣称“曹操墓”最重要的证据“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系伪造,他经过多方调查取证确认假石牌出自河南南阳。如此种种,极具新闻性,又极大地捕获了民众的探求欲,以至于他一个人简直主导了质疑曹操墓事件。

  其次,这与不少网友过于盲信有关,在曹操墓事件中,民意汹汹,不少网友处于极大的焦虑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且不具有专业知识,极易被“引导”和操纵,这就为胡泽军之流大行其道提供了契机。

  最后,一些媒体人及业内人士缺乏辨别力,甚至推波助澜。据《郑州晚报》披露,闫沛东(胡泽军)被冠以“三国文化研究学者”头衔,最早出现在去年6月15日的北京一家报纸上,也就是在那天的报道中,闫沛东首次明确指出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参与造假。此外,让闫沛东声名鹊起的还是始于去年8月23日在苏州召开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这场曹操墓“打假”事件。现在看来,胡泽军的一些言行确实经不起推敲,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故作神秘,哗众取宠,这样一个拙劣的造假者为何就能轻易蒙蔽一些媒体人以及业内人士?

  如此高调的胡泽军被揭下画皮,不是坏事,遗憾的是,这一天来得太迟。一名逃犯靠质疑曹操墓造假而大红,委实令人感到滑稽、震惊与惭愧。胡泽军终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曹操墓之争何时能画上令人信服的句号?这其中的利益链我们该怎样缕清?同时又该如何才能铲掉“胡泽军们”的土壤?一连串的问号,都是这个“冷笑话”般的故事敲打我们后留下的印痕。

  王石川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