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官员作家接连落马引争议 应警惕写作导致权力寻租(2)

2011年12月09日 11:17 来源:湖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官员写作”,自古而然

  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自古及今,这一直是读书人追求的完美境界。

  省作协会员、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法规部副总经理许可,很认可古代“为官为文两相宜”的官员。他说,不少青史留名的帝王卿相、武将文臣,同时也是骚人墨客,往往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从“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一代枭雄曹操,到“怒发冲冠,壮怀激烈”的抗金名将岳飞;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改革家王安石,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政治家欧阳修;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宰相晏殊,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大文豪苏轼,无不翰墨留香,传颂千古。

  一代伟人毛泽东,其文才武略,更是独领风骚,写作、读书伴其一生。他年轻时就“激扬文字,挥斥方遒”,转战陕北后在窑洞里完成了《论持久战》等举世闻名的巨著。

  国家一级作家、省作协创联部主任曾祥彪介绍,近年来我省官员作家创作比较活跃。湖南有中国作协会员200多人,其中如省委原副书记文选德、省政府原副省长杨汇泉、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刘鸣泰,省政协副主席谭仲池、省政协秘书长欧阳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蒋祖煊,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刘克邦,都担任了较高领导职务,公务繁忙之余写出了一批颇具影响的作品。在3000多名省作协会员中,也不乏官员作家身影,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何泽中、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委员会主任胡正杨、省体育局副巡视员周克臣等。

  在外省,官员写作现象也比较普遍。如陕西省的官员写作就蔚成风气。该省大批公务员,尤其是许多担任了较高职务的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陕西散文界的一支生力军。如该省原副省长张伟发表长篇小说《五福》及多篇散文;该省国家安全厅原厅长李宗奇出版《宗奇散文》。在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的《高路入云端》深受好评,其作品《双头鹰的国度》曾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在山西,阳泉市副市长王敬瑞的《芝麻官悟语》,记录他在区(县)任职时的所感所悟,至今已是第7次再版,依然持续走红。

  官员写作,怎么看?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给出了言简意赅的答案:“谁都可以写作,我只看作品不看人。”著名作家陈忠实则说:“爱好文学的人不分职业,公务员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部分,所以他们拿起笔来写作没啥可奇怪的。”

  “官员写作”,应警惕“权力寻租”

  最近,北京市二中院开庭审理了国家药监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敬礼涉嫌受贿、诬告陷害以及非法经营案。检方指控其受贿金额118万元,非法出售自己编著或并列署名的书籍、非法经营额2300万元。

  这是官员利用写作大搞腐败的典型案例。张敬礼在国家药监局任要职期间,其署名或并列署名的著作有《维护公众健康——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探索与创新》、《寿世补元》等,其中《寿世补元》定价高达368元。一些药企不惜出高价购买,以讨好张敬礼。

  “官员写作”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公共话题。在肯定官员写作属于正常个人权利的同时,不少人提出要警惕官员写作导致权力寻租。

  伪装“儒官”,给腐败蒙上遮羞布。郴州市委原书记李大伦是著名的“官作家”。他在《茶话》里写到:做人,应多一份淡泊宁静,少一份乖戾张狂;为官,应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他一方面标榜清廉,一方面大肆贪腐。在全国范围内,近年来落马的贪官中有不少是名噪一时的官员作家,如山东省济南市齐河县原县委书记李凤臣、安徽省林业厅原厅长唐怀民、浙江台州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刘长春、山西省临汾市委宣传部原部长王月喜。他们一边著书立说,一边疯狂贪腐,最终使“文名”成为笑柄。

  权力寻租,写作成为敛财的方式。如李大伦就曾通过市委宣传部向党政机关强行摊派的方式,出书敛财。他的《大伦书法作品集》、《岁月如诗》,定价不菲,令很多专业作家无法企及。因受贿罪被判处15年徒刑的安徽省林业厅原厅长唐怀民素有“作家厅长”之称,在濉溪任县委书记期间,他写了小说《张果老外传》宣传口子酒,据说出版此书纯获利就有28万余元。

  附庸风雅,请人捉刀贻笑文坛。据2010年12月8日《扬子晚报》报道:甘肃官员陈国麒被曝抄袭丑闻,8部小说连带唯一一篇获奖诗歌均被指责剽窃,被抄袭网络小说作者已组成“网络原创反抄袭联盟”,准备集体上诉。作家王开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披露:几年前,冯伟林参评一个全国著名的文学奖,他是评委之一。在阅评过程中,学者、著名散文家李元洛举报冯伟林的随笔集《与历史同行》,抄袭其《宋词之旅》达17处之多。官员写作时抄袭,或是因其公务繁忙,缺少时间写作;或是因其功力不济,不得不抄袭;或是因他人捉刀,自己被蒙在鼓里。拿别人的汗水给自己镀金,也折射出其“官品”不正,诚信缺失。(何淼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慧】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